什么是低价中标?怎么避免低价中标?

如题所述


一般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招投标中的投标价或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价。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长此以往,部分中小企业中不了标而难以运营,低价中标也意味着建筑企业投入的成本低,也会使建筑质量堪忧,那么低价中标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有效避免呢?随保标招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低价中标?
合理低价中标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评标方法,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节省投资,保证投资效益,有利于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但是,合理低价中标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偷工减料行为;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恶性竞争,严重扰乱建设工程承包市场等。

如何有效避免低价中标?
专业人士建议对价格的考量要建立在采购人的需求描述很准确的基础上。只有在需求得以准确的描述,且功能同等的情况下才能重点考虑价格因素,但对于价格异常的投标应当及时排除。
在对需求准确描述的基础上,招标文件不应过度关注价格,而应加强对重要功能指标的考量,将能效比、产品稳定性、返修率等重要指标量化,并细化评分标准。希望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和评标细则,使厂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来说,低价中标,其最大的隐患就是低价低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包商为了求生存、图发展,不得已压低中标价,甚至采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竞标以赢得工程项目。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要为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还是做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良性发展的使者,亦或是遵从自己的良心所在,工程行业都要根除低价中标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本溯源是关键,保证质量是底线。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4
什么是低价中标?
所谓最低价中标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招标投标时,谁的报价最低,就由谁中标的评标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使招标人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特别是有利于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则,有效遏制建筑市场中的腐败蔓延。同时,它简便易行,使评标工作更加易于操作,大大节约了招标投标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如何有效避免低价中标?
要从根本上遏制、杜绝低价恶性竞争,我认为需要招标人和行政监督部门等各方合力,做好相关工作,让市场和政府一起来惩罚恶意低价。最终让投标人不愿意和不敢恶意低价投标。
从招标人的角度,要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应做好如下四点:
一是明确采购需求,根据采购项目特点和需求和法律对评标办法的有关,选择合法合理的评标办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应该用于具有通用技术要求、规格标准统一的工程和设备材料招标,而对于复杂的、标准不统一、差异较大的工程和设备,则应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审。采用综合评估法的,应合理确定评标基准价以及投标报价的权重和投标报价得分。
二是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或者在设有标底时明显低于标底,使得其可能影响项目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应当要求该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
三是完善合同主要条件。招标文件所附的合同主要条件应规定中标人的报价低于某个既定的标准,招标人可以要求中标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提供证明、担保或改变支付条款的方式,从而规避风险。
四是加强合同管理。投标人低价中标以后,有的通过弄虚作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有的通过设计方案变更等种种理由,要求招标人补签合同、追加投资;有的甚至以延长工期、高价索赔、搞所谓的“半拉子工程”等方式,迫使招标人就范,从而获取他的利益,所以加强合同管理是解决恶意低价中标的主要措施之一。
从行政监督部门的角度,要到如下三点:
一是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不诚信的投标人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和严厉的处罚措施。将生产提供劣质产品者纳入失信名单,实行联合惩戒,加大企业违法成本。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的原因,对工程、产品质量未能及时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恶意低价中标的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行政监督部门应严格质量监管,强化落实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中标人应当对产品质量负总责。
三是行政监督部门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招标人使用其招标文件范本,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招标项目都“一刀切”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采用综合评估法的,规定多次随机抽取下浮率来计算评标基准价,或者加大投标价格权重和向下引导投标报价得分计算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