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12单元各个课题的复习提纲

如题所述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能量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组成和排列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量,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泄露团(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5. 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记忆合金;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6. 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鸡蛋壳逐渐变软,原因是醋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说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
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二氧化碳,其中含有碳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水蒸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C + O2 = CO2↑。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倒放着放,标签向里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局橘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最低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熄灭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外焰加热;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2/3;④加热前应先摇动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人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热源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
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 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先放质量大的物体,后放质量小的物体,称量时:M物=M码+M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M物=M码-M游码。
5. 本课的两个化学实验是:
(1)氢氧化钠+硫酸铜:(NaOH)2(CuSO4) = 2Na2SO4 + Cu(OH)2↓
(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