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明道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文以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概括说法。

一、解析

文以明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汉代的扬雄则进一步提出了作者要遵循自然之道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设有《原道》篇,更加明确地论述了文以明道的问题,强调文是用来阐明道的。

二、历史起源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柳宗元都主张文以明道,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

名人看法:

1、欧阳修

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沿着韩愈的方向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反对“舍近取远,骛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并且主张“载道”要能“载大”。

即载历史上和现实中与国家、社会有关的“文”的相对独立性,指出有德者未必有言,强调应当“文与道俱”,反对因重道而轻文。宋代理学家们不是重道轻文,就是将文与道对立起来。

2、周敦颐

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是第一个明确标榜“文以载道”的人,但他所说的“文以载道”,与唐宋古文家不同。他把文当作道的运载工具,“载道”如车载物,车是车,物是物,这比起古文家文道结合的主张显然是一种倒退。

理学家所说的“道”,也与古文家不同,他们的“道”杂有心性义理之学的内容,其哲学基础是唯心的。

3、程颢程颐

周敦颐之后,程颢、程颐将其重道轻文的主张,向更加片面的方向发展,甚至认为“作文害道”,完全把文和道对立起来。南宋理学家朱熹则把文看作是道的附庸和派生物,他主张文统一于道,认为“道外无物”,没有离开道而存在的文,文是道的表现形式或反映。

这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有其合理的内核,但也带着理学家排斥纯文学的偏见。程、朱之后,理学成了儒家的正统,在其后的几百年中,对文道关系的种种意见,便主要表现为宣扬理学与反对理学的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