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如题所述

间接攻击在学前儿童期表现如下:

在学前期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向第三方说对方的坏话造谣使其他人不喜欢对方,如对别人说“他有毛病,他身上有臭味,他是个坏孩子,他是傻瓜”等;

二是唆使第三方打对方,如对幼儿说“我们打他,大家一起打他”等;

三是在游戏或活动中冷落或排斥对方,劝说别人不与对方一起玩或活动,把对方排除在集体之外,如对小朋友说“我们不要带他玩,我们都不要理睬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等。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1.工具性攻击与敌意性攻击

工具性攻击主要是指学前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搡等攻击性动作。这种攻击性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己。

而敌意性攻击主要是指学前儿童是以他人为指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击、伤害他人(可以是身体的、口头的或者是破坏他人的工作或财产)。同一种外显行为可能属于敌意性攻击,也可能属于工具性攻击,要依据具体情境才能做判断。

2.愤怒的反应性攻击和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

愤怒的反应性攻击主要是学前儿童表现为愤怒、发脾气或失去控制;非愤怒的主动性攻击主要是学前儿童表现为获得某一物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进而欺负或控制同伴。

3.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直接攻击主要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是直接用自己的身体对他人进行攻击,在学前期的主要表现包括打扭拧指戳砸挤压踢踩、抓咬他人,打掉损坏抢夺他们物品,强占座位空间等。

言语攻击是直接用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其主要表现包括给人起绰号、造谣、侮辱威胁、恐吓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