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李郢原文翻译

如题所述

中元夜李郢原文翻译如下:

原诗:《中元夜》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翻译

在江南水寺的深夜,今天已经是中元节,金粟栏边仿佛可以看见美丽的姑娘。红色的蜡烛影子在窗前摇曳仿佛仙人回来,碧绿的珠光仿佛是多人发出来的。

中元节的香的气味萦绕着殿堂,有着兰花麝香的味道,夜晚芦肆的露气沾染在前来上香人的衣服上。我们的船儿在湘江水上脉脉地随水飘荡,不知道回去的路要怎么办。

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