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的上片是什么

如题所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写的是:描写了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宋.苏轼写的
轼的词以豪放闻名。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以凌厉无比的词笔,描绘江涛,壮美无比。是他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夜游黄州城外的赤壁(即亦鼻矶)后写下的。本词作者赵秉文是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这首词就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
《大江东去》即《念奴娇》,缘自苏轼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句:「用东坡先生韵」就是采用苏轼赤壁词的原韵。苏东坡作词,多隐括前人作品,这首词,也属这类作品,它隐括前人(特别是苏轼)之作,可以说句句有来历。上片,主要由《赤壁赋》化来,下片化用杜牧《登乐游原》诗句等,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同时借古说今,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从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
上片以问月起句。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本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享尘」指当时错得复杂的官场,「人杰」指苏东坡,(本词作者赵秉文曾盛赞苏轼为「雄节迈伦,高气盖世」「人中麟凤」。)四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骑鲸人「本指唐李白,这里借指苏轼,」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厚》」长空澹澹孤鸟设,万声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却难寻仙过,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本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殊为难得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