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爆发六次大战的明清,为啥次次都是惨败呢?

如题所述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到崇祯皇帝灭国,一共传了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而满清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发迹,应该是始于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时期,当时猛哥帖木儿是元朝的一个万户大将,后来被朱棣招安,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

但是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这当然与明朝高层一直致力于削弱平衡东北各势力有关系;到努尔哈赤的时候,已经极为落魄,努尔哈赤十九岁时不得不分家生活,仅获得少量家产;努尔哈赤与弟弟努尔哈齐过着靠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生存。

后来努尔哈赤被当时的“东北王”李成梁收养,成为其麾下侍从。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给明军当向导时被误杀,于是努尔哈赤开始踏上了复仇之旅,收罗旧部数十人,以祖先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家,就靠着这些人,努尔哈赤先是征服了建州,后又统一了女真部。


随着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大,对明朝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李成梁死后,李成梁死后第二年努尔哈赤建国“大金”,史称后金,之后在完成对女真诸部的协调后,于公元1618年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征服之战。

第一场大战是抚顺之战


努尔哈赤率军2万突然袭击,当时明朝是毫无防备的,抚顺是进入辽东的咽喉要地;总计掠夺军民数十万,掠走牲畜不计其数,累积杀死官兵近万人,获战马9000余匹、盔甲7000余副,其它器械无算;之后后金和大明正式宣战。

第二场大战是萨尔浒战役


抚顺之战让明朝大丢面子,于是集结十一万大军(其中九万为精锐边军)进攻后金,而努尔哈赤东拼西凑总共集结了六万,其中老弱病残不知多少;最终在这次战役中,努尔哈赤率军在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五万人,缴获各种物资无数,后金正式崛起。

第三场大战是开铁之战


在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乘胜率军一举拿下明朝边防重镇开原、铁岭;努尔哈赤率万余精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之后又乘势占领铁岭(赵本山老家?)。

第四场大战是广宁之战


广宁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扼守辽西的咽喉,镇守山海关的门户,保卫京城的屏障;当时镇守广宁的是有着辽东三杰之称的熊廷弼,及王化贞、罗一贯、祁秉忠、刘渠等人,精兵十四万;而后金主帅是努尔哈赤及李永芳、孙得功,精兵六万。最终广宁还是陷落,十四万大军损失殆尽,而熊廷弼也被处死传首九边,辽西全景落入后金之手。

第五场大战是清兵入塞


由于宁锦防线的原因,清兵一直无法取得更大成果,于是就想开辟第二战场;由于明朝的精锐都被调往了辽东,所以对其他关隘都疏于防守,清兵总计有六次入关,甚至有三次兵临北京城下;清兵入塞一直被视为明朝灭亡的主因,如果不是清兵入塞,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早就被平息了。

第六场大战是松锦大战


此时后金是更狡猾的皇太极掌权,率军五万进攻明朝精心布置的宁锦防线,此时镇守宁锦防线的有十三万大军,主帅为洪承畴;此战前后历经两年,最终以明朝惨败告终,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此役中,明朝的最后一点家底被消耗一空,山海关外诸险隘全部落入敌手。


由于明朝两面作战,内忧外患,国力前期被后金耗损太多,后期又由于农民起义镇压不力,最终被李自成夺了天下;而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投靠了满清,迎多尔衮入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因为当时清朝的统帅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出色的战争指挥官,明朝的统治者却是无能之辈
第2个回答  2021-02-17
袁崇焕负君王不曾负社稷,负袍泽不曾负本心,一战胜于宁远,二战胜于宁锦,三战胜于广渠门下,据守孤城,决死拼杀,连克满清鞑虏,一桩桩功绩不可抹煞,他好赌弄险,胆大妄为,逞强跋扈,排斥异己,却同时也坚韧不拔,至死心怀天下,虽不完美,终究是瑕不掩瑜,汉家好汉,铁血忠魂明末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此计当真能救国,熊廷弼死得不冤
第3个回答  2021-01-28
因为清军纪律非常严明,实力非常强大,而明朝腐败无能,军队纪律涣散,实力弱小,所以次次都是惨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