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并没有貂蝉和美人计,为何吕布还要冒险杀董卓呢?

如题所述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起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司徒王允的美人计,总而言之,是王允用自己的义女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导致吕布被王允拉拢,最终杀死董卓。但其实呢,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非常值得商榷。

首先,正史上并没有过美人计的记载,而且正史上也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其次,从情理上来说,这个故事也值得怀疑。因为,董卓和吕布作为执政东汉政权的军政大佬,按理说金钱美女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想象他们会因为一个美女就不顾自身安危、不顾大局的大打出手?

至于在正史中,说到吕布杀董卓的原因时,也比较含蓄和简略,比如在《三国志》中,说是吕布有次惹得董卓不高兴,董卓便拔出小戟向吕布掷去。吕布见状赶忙赔罪,董卓这才心平气和,此后吕布便开始暗恨董卓。后来董卓又调吕布前去守正中的合门,而吕布却私下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心中愈发觉得不安,于是他就去拜见司徒王允,因此被王允拉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说法算是给大家简单说明了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由来,问题是,这上面提到的事情,实在只能算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惹得董卓不高兴、和一个婢女私通,这才多大点事啊,如果吕布仅仅就因为这些理由就要冒险去杀董卓,这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因为,董卓不是一般人,往大的说,他是东汉帝国名义上的执政官,你杀他起码得给天下人一个合理的交代吧;往小的说,董卓是凉州兵团的领袖人物,他身后还有一个强大且稳定的利益集团,随时可以展开报复,你想杀他起码要先把这个利益集团摆平吧!

更不用说,吕布作为董卓的义子,又被董卓委以重任,他冒险杀董卓,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吕布只要是个正常人,他在决定杀董卓之前,肯定会把上面这些问题捋一遍,如果只是上面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应该不足以让吕布背叛董卓。

事实上,吕布杀董卓的真相,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董卓试图控制并州兵团的行为,让他和吕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首先,吕布和董卓,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是一股独立与凉州兵团之外的军政集团,并不是董卓能完全控制的。在这种背景下,董卓一方面需要要对吕布表示出足够的信任和重用,从而让吕布始终愿意与他合作。

另一方面,董卓又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将吕布和并州兵团真正纳入到他的控制下,只有这样董卓的统治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吕布和他的并州兵团,随时存在背叛的可能。所以,董卓自然要想方设法对并州兵团进行渗透,甚至对吕布也要进行必要的压制。

比如有一次,董卓让吕布与胡轸一块率军攻打孙坚。本来,吕布作为董卓的干儿子,又是董卓的禁军主管,还是并州兵团的领衔人物,正常情况下,吕布的地位要远高于胡轸。但这次出征,董卓却任命胡轸为大都护,吕布充当副手,这明显是在有意压制吕布。

对此,吕布心中自然会有所不满;胡轸呢,非但不注意,反而还在军中大放厥词,总而言之,这次出征非得杀一个两千石的军官严肃军纪。吕布一听,自然更是怒不可遏。因为,我吕布也是两千石的军官,你胡轸是不是计划想杀我吕布来严肃军纪啊?

当然,胡轸这样嚣张的背后,未尝不是董卓的授意。在这种背景下,吕布自然要进行反击。因为,如果吕布坐视胡轸在自己面前这样嚣张,这也就意味着他默认胡轸可以坐在自己前面,这样一来,吕布在董卓集团中的排名,自然就要开始下降。

如果吕布的排名都下降,那并州兵团其他军政大佬的排名,自然也都要跟着下降。这样不断持续下去,并州兵团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就会越来越低,到时董卓再通过政治手段对其分化瓦解,并州兵团恐怕就会被董卓给彻底兼并掉。

这种结果显然是吕布无法接受的,所以等到胡轸和孙坚交战时,吕布就公然瞎捣乱,于是胡轸当场就被让孙坚打得溃不成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吕布这种行为,那就是公然叛乱。因为这拉到哪里去,也是必死的罪行。问题是,董卓哪里敢因此治吕布的罪呢?

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董卓侵犯了吕布及整个并州兵团的利益,如果董卓敢因此惩罚吕布,这不是逼得吕布和并州兵团与他公开决裂么?要知道,当时整个关东地区已经彻底失控,如果董卓再和吕布内斗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这件事发生后,董卓非但没有惩罚吕布,反而还出言安抚吕布,总而言之,是我不该让胡轸着种分不清头大眼小的人给你做褡裆。当然,也正因为董卓的妥善处理,这件事并没有有让董卓和吕布反目,甚至事后董卓还对吕布还表显得更加信任,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嫌隙,却就此拉开了序幕。

因为,这件事发生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那就是吕布再也没有领兵出征过了。虽然此后,吕布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但作为一个军政大佬,如果长期待在中央负责董卓的安保工作,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扩张实力的机会,甚至他对并州兵团的控制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如果照这种情形持续发展下去,吕布的前途显然不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吕布看着自己有劲无处使,甚至慢慢被架空,他与董卓之间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

第二,与士大夫集团的合作,让吕布认为杀掉董卓后,自己有机会取代董卓的地位。

董卓迁都长安后,为缓和与士大夫集团的关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于是就将长安政府的日常工作,全部交由士大夫成员王允来负责;并且当时长安政府的主要官员,也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

在这种背景下,当王允代表士大夫集团向吕布进行拉拢时,吕布自然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基于吕布的考虑,由于董卓的凉州兵团大都驻扎在函谷关一线,现在长安城中,最大的实力派主要就四个:

一是以王允为首的士大夫集团;二是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兵团;三是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四是原洛阳的禁军势力。

其中,以皇莆嵩等人为首的关中集团,本身就与士大夫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原洛阳的禁军势力,他们的上层人物,也大都是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在这种背景下,吕布领衔杀掉董卓,自然就能迅速控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并有机会成为长安政府的首席军方大佬。

与此同时,以吕布的的军事地位,背后有长安士大夫集团、并州兵团、关中集团、原洛阳禁军势力的支持,他解决一个群龙无首、且分散驻扎函谷关一线的凉州兵团,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难度。如果实现这一步,吕布的地位自然就可以更上一层楼,甚至成为第二个董卓。既然如此,面对王允的拉拢,吕布自然是乐意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董卓对吕布根本就不重视,他疑心很重,吕布在他手下感觉没有前途。后来吕布又被王允挑唆,跟他说杀了董卓之后有什么样的好处,所以吕布才会冒险杀董卓。
第2个回答  2020-11-14
主要是董卓倒行逆施,吕布知道跟着他混下去可能也没什么好结果,加之受到司徒王允他们的鼓动,就先下手为强。
第3个回答  2020-11-28
董卓对吕布不是很信任,王允又在中间挑拨他们关系,吕布才冒险杀动作。
第4个回答  2020-11-14
因为吕布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一个人,他也渴望权利,所以在面对董卓的信任以后才倒戈相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