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哪首经典诗歌是在被俘虏时所写的,他是被谁俘虏的?

如题所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面这首诗就是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春望》,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但是,这首诗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杜甫又是在何种情况下创作的这首诗,恐怕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

今天我们就聊聊《春望》和它背后的故事。







天宝十四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短短一年时间,叛军就攻破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少数禁军弃城逃走,临走前没有通知任何人。

诺大的长安城中,数以百万的百姓和高官皇族,全部沦为叛军俘虏,叛军控制了关中

此时的杜甫将自己的家人安置在鄜州(今天陕西北部),然后启程打算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结果没想到,杜甫在途中被叛军俘虏。





杜甫被押送往长安,曾经在长安混迹十年的杜甫此时在看到故都,不禁伤心落泪。

唐代的长安原本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百万,亭台楼阁,市场酒肆,车水马龙,全世界的富商学者都云集到此,每逢佳节,唐朝政府都是举办盛大的庆祝典礼,全城欢腾。

这样一座大都市,在安史之乱后却只剩下满目疮痍,一片萧条。安史叛军攻破长安后,纵兵劫掠三天,烧杀不断,整个长安陷入了火海。

杜甫所见的正是这样的长安城,故此才有“感时花溅泪”的哀叹。





当时与杜甫关押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王维因为名气和官职比杜甫大,所以受到叛军重点看管,而杜甫当时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并未受到叛军重视。

不久之后,唐肃宗的平叛军队兵临长安,杜甫趁看守放松警惕的机会,逃出长安城,与唐军汇合。

这个时候的杜甫看到“王师”,满怀激动,他写了不少劝唐肃宗善待百姓的文章,并且为唐军平叛出谋划策。

最初唐肃宗对于杜甫还是给予了一些升迁,封他为“左拾遗”,但是不久之后,杜甫便因为政治原因遭到唐肃宗冷遇,坐了冷板凳,之后始终未能获得重用。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此时盛唐已经一去不复返,杜甫熟悉的盛世成为明日黄花,取得而代之的遍地战火,处处饿殍。

经历了这一切的杜甫,满怀家国仇怨,写下了这首诗词,成为千古绝唱。

杜甫或许不是一个好的官员,但他绝对是一个顶级的诗人,有时候我们想想,在那个时代下,或许正因为杜甫不善做官,所有才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唐朝百官中少一个杜甫无所谓,但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绝对不能缺少杜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