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蓝海云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非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类的“活化石”,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但在时代的变革中,传统的非遗因为失去了感兴趣的观众,在不断“没落”甚至面临着消失。《百鸟朝凤》中,唢呐匠人与西洋音乐班的对抗,传达出对传统文化消失的不忍。

像吹唢呐,或吴天明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变脸》川剧变脸,这些都是“活”的文化,它依附于人这一载体,通常传统是以家庭制或师徒制,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代代相传。《霸王别姬》电影里张国荣饰演的小豆子被收留在唱戏班,学习国粹京剧,经过师傅的严格训练,才成为一代名角儿。

《霸王别姬》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非遗在传承上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在保护非遗上都不遗余力,从指定相应的国家保护政策,到非遗文化传承人以丰富的形式传承非遗,例如对传统文化保护相对完善的日本和韩国,都会选取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物质支持他们磨练技艺、培养传人。

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提供支持,助非遗传承人把自己的所学技能和中国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人,对非遗保护和传承也有相当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蓝海云国际协同制作团队拍摄的短纪录片《苏氏琉璃的传承与创新》、《唐卡:改变命运和未来》、《长城打铁花》的故事,就分别讲述了山西琉璃、唐卡、打铁花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人背后的故事,见证了非遗文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山西苏氏琉璃)

山西琉璃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永军从小被爷爷灌输琉璃文化,但因为经济压力他没有跟随爷爷学习制作琉璃,而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行业。直到2007年,文化部考察到苏家,看到苏家有明、清的模具,烧制琉璃的老窑,也有皇家故宫黄琉璃龙瓦件,并且都有历史记载,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苏永军把挣来的钱用于投资建厂,下决心做苏氏琉璃技艺文化的挖掘。不仅经过无数次实验配方,复原了琉璃的孔雀蓝颜色,还在保持传统琉璃技艺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琉璃字匾文化,文房用品,琉璃摆件,琉璃板画等文创产品领域。现在苏永军的两个儿子也在琉璃厂学习技艺,苏永军说要让苏氏琉璃不断传承下去。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壤巴拉觉囊非遗传习所在2011年由藏传佛教觉囊派法主健阳乐住主持修建,广纳弟子、分文不取。健阳乐住上师会通过让学生们唱歌等方式启发心灵,口口相传,手把手把绘制唐卡的技巧教给学生们。色青拉姆便是第一批毕业的60名学生之一,经过学习,她已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认证,走向社会。健阳乐住上师提到建立传习所初衷,一方面希望帮助当地牧民脱离贫困,一方面希望把唐卡的技艺传承下去,保留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城打铁花)

打铁花被称为千年绝技,是中华优秀的民间技艺,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城铁花第五代弟子闫琪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有十年,

是第四代老师傅一手教出来的,他吃过了无数的苦头,如今才能够独当一面,发扬长城铁花的精髓,闫琪在接受蓝海云平台的采访时说,“记得有一次表演因为一个失误,铁水从衣领进到衣服里,顺着脖子一直留到肚子上。我当时很紧张,但是演出是不能停止的,因为客人是看不到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我只有忍着完成表演。”虽然道阻且长,但如闫琪一样的长城铁花传承者们,仍然在用自己的努力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并吸引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来学习这项迷人的传统艺术。

(高甲戏、惠山泥人等非遗文化)

除了山西琉璃、唐卡、打铁花这些非遗故事外,蓝海云还以镜头讲述了泉州高甲戏、漳州木偶头雕刻、刻纸、泉州南音等非遗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很多传统的非遗继承人在保护和传承非遗做了很多尝试,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甚至把学者专家邀请进来。还有像山西琉璃和唐卡,把文化产业与市场紧密结合,以活态的方式,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延伸。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但非遗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把中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华的美和善,也让世界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目前蓝海云平台已经把这些中国非遗故事、非遗文化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35亿受众中进行着传播,接着还会陆续向全世界传播更多的中国非遗故事,助力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传播中不断被激活并流传,由传统基础支撑的深厚的中国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