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区别:情感不同,《念奴娇.过洞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水调歌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抒发了一种超尘出世、热爱人生的思想观念。

《水调歌头》可用一个“清”字冠之。清秋薄寒,清风明月,清影凌乱,当然还有清欢离愁。这首词是词人中秋望月有感之作,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芳旷远的境界氛围,反映自己遣世孤立的情绪。

作者思绪飘飞,既把酒问天,又愁上天入地,最终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词的下阕写月光流转、长夜不眠,同时感慨人生的离舍无常。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的遗憾,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也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恒久的遗憾。自古以来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末句作者将自己望月坏人的情感升华,上升到祝福整个世人的范畴。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