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技巧有哪些?

如题所述

常用的钢琴弹奏技巧汇总   钢琴演奏艺术是一门无止境的、极有魅力的表演艺术,它的内涵与底蕴是通过很多技巧与奏法来实现的。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享几个常用的钢琴弹奏技巧,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常用的钢琴弹奏技巧   1.自然重量奏法   把手臂抬起,手指呈半圆形的钩子状,从大臂起让手臂自然地落下去,使指尖像是带着降落伞的飞行员,降落在键盘上。随之,手臂的重量便充分地靠指尖挂在键盘上,这时的指尖是“立住”的,手臂、手腕自然地垂落下来。   由于使用力量是手臂下车、指尖挂住,就使钢琴发出一种既有分量、清晰明亮,又结实饱满的声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手臂“通开”,手腕灵活,指尖“立住”的基础上:   指尖立住的训练,使手指逐步变得有力起来,而手臂由于放松自然了,也就避免了臂,腕僵硬的现象。这种方法不但对初学者掌握基本发音十分重要,就是对任何人 演奏任何程度的乐曲,都保证了在触键时的良好发音习惯,即人们常说的人和键盘的“关系”比较自然、密切。尤其重要的是:在养成这种良好的下键习惯过程中, 使弹奏者不断地弹出好听的声音,培养了良好的听觉习惯,不论是弹轻的声音还是强奏,都使琴弦充分振动,在不同的音区,不同的力度中奏出“通”、“透”的声 音宋。必须强调指出:指尖下键时力量的集中与否,可能使声音发生“质”的变化。   运用“自然重量奏法”教授钢琴,就好像武术、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中的基本功训练动作一样,没有这一最基本起步的训练内容,这些运动项目的提高也就无从谈 起。没有这种“放开”也就不会有好的“收”或控制。没有这种“运力”,也就不可能发展各种类型的奏法与技巧,不可能弹奏出快速流畅的音乐。   2.断奏   乐谱上记有或用意大利文写着Staccato字样的地方都是用断奏法弹奏。也叫“跳音”弹奏法。断奏的效果是跳跃、轻盈、短促而富有弹性,它和上述的“自 然重量奏法”在用力方法有着根本区别。用力前,手指呈自然拱型摆放在键盘上。用力时,则利用手指、手腕的反弹力量,指关节、腕关节或肘关节带动手指所奏出 的不同的断奏效果。又像是拍皮球似的,从键盘往上反弹起来,使琴弦在瞬间很有弹性地击弦。这同很多人比喻的像是触及灼热发烫的物体,立即把手收回的情形一 样,这样才能奏出断奏效果。同时要注意整个手臂的自然下垂,并应该自然地反弹到键盘上的位置,做好弹奏下一个音的准备。   当然,跳音的弹法有多种变化,   其一,是用指尖弹奏,可以产生轻盈灵巧的效果,多用在速度快的乐曲中,如舒曼的《童年情景》中第三段“捉迷藏”,即用此法。   其二,是用手腕弹奏,可以做到既灵巧又有一定的力度变化。在李斯特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中,就有不少篇幅运用此法。   其三,可用小臂演奏,它的发音显然就 会比前两种有魄力。肖邦练习曲中10N05前的结尾句的那一连串八度跳音即是。其四,可以运用大臂带动反弹力量,使钢琴发出雄浑有力、弹性极强,振颤人心 的辉煌声音。像肖邦在《降A大调波兰舞曲》结尾句所使用的那种光辉夺目的效果。   3.“半连音”或叫“半跳音”弹奏法   当乐谱上标有跳音而上面又有连音记号时,应该使用这种方法。要领是:指尖作好准备,手臂自然下沉到键盘时,慢触键,柔润地下键、离键,使钢琴发出一种似断 非断,如歌如诉,委婉动听的声音。它不同于“颗粒性”发出像珠落玉盘的声音;它可以使乐句变得亲切动人,像是在说知心话似的,使人感到某种体贴感。此外, 我们必须注意运用“断奏”或“半连音”奏法,并根据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符号,奏出所要求的时值和力度。   4.基本练习   这里主要指音阶、双音、琶音、和弦、八度分解和弦等不可缺少的基本弹奏技巧练习。学琴者要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地用双手把各种调的音阶、琶音及正三和弦、属 七和弦与减七和弦、分解和弦等由一个八度到四、五个八度由慢到快地练习。同时还必须加进双音的三、四、五、六、八度的练习。练习内容可套用有关教材。这不 仅会自然地学会掌握合乎逻辑的指法规律,还能为“听觉”感受创造必不可少的训练条件,既熟悉了键盘位置,又能为掌握即兴伴奏打下基础,并为弹奏复调音乐以 及调式复杂的音乐作好准备。   应当指出:慢练不是目地,目地是要符合指法的逻辑和规律,符合音乐形态和走向,达到准确无误的节奏和速度,直至达到风驰电掣般的快速弹奏。   钢琴演奏技艺性很强,nJ·塑性很大,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纯技术训练,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叫做基本功练习。   5.踏板运用   现代钢琴的下部设有二个踏板,常用右踏板、   右踏板一般被称之为强音或延音踏板,这一踏板的运用,是钢琴演奏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应根据教材或乐曲所标明的踏板符号尽早地使用,以达到弹奏时脚对踏板的控制能力,并使听觉以及音乐的感受能力得以全面的发展。   基本用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指触键的同时踩下踏板.称之直踏板,另一种则是在手指触键的同时将以前踩的踏板放净、紧接着在手指离键之前再踩下去,称之为音后踏板,踏板像控制声音流量,时间和方式的“闸门”,使用时应做到:旋律进行清晰,乐句走向自然,和声织体变换恰当,弹奏技法严谨密切,一般来说,一个和弦踏一次踏板,否则会出现不必要的混响,踏板运用的一般规则是:发挥并利用钢琴特有的泛音和延长音的色彩与效果,有助于连奏的连贯,有助于乐句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或对比,有助于腾出双手(单手)在不同音区上弹奏,有助于乐曲的装饰等。   使用踏板将脚的前端放在踏板上,脚根为支点,根据乐谱标明,决不可滥用,切忌用踏板来掩盖弹奏细节的错误。   需要说明的是,贝多芬以后的钢琴音乐作品,踏板的使用指示直接明了。而巴赫,莫扎特、海顿等人的钢琴作品、踏板指示就不同了,其中阅为古钢琴“音栓”同现 代钢琴的踏板是有区别的,因而在弹奏巴洛克乃至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时,就要以遵重原作音乐风格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仔细”和“节约”的原则,尤其是弹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前奏曲和赋格曲》,应特别预以注意,就像对待较成熟的文章一样,只能做些语法修辞,起到“润色”作用,而切不可画蛇添足、牵强附会。   18世纪末,踏板记号开始在海顿、克莱门蒂的作品中出现,自从菲尔德创造了“夜曲”这一钢琴体载后,才开始全曲都用上踏板。到了贝多芬、李斯特和肖邦时 代,钢琴踏板的运用提高到新的境地,到了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里,踏板遂成为钢琴织体和音色的调色板,鲁宾斯坦则认为:踏板是钢琴演奏的灵魂。从朱雅芳教授 翻译的《钢琴踏板法指导》的著作中将会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6.连奏与歌唱性   在音符上记有连线或用意大利文lepto标记的乐谱,都是连奏。它是利用手指力量的转移,使手臂重量在手指间相互转移。通常可用手臂自然重量落下去弹 奏第一个音,直至下一手指发音前的极短的一瞬间才离键,中间的缝隙越小越好。手指触及键盘似乎有些粘滞,这和“颗粒性”的弹奏方法有所不同,并非高抬指的 爆发力所能奏效。   所以,连奏的效果要求是时值足、连贯、丰满、圆润。换指时动作敏捷、自然、平稳而不留痕迹。在快速的训练中要求均匀、严密,如同“草上飞”一般;手指甚至触键像蜻蜓点水一般的流畅自然。   我们知道:歌唱的气息悠长而细致,歌唱的旋律连贯而自如;因为钢琴不同于弦乐器也不同于管乐器,更不同于人的腹腔发音系统,容易“一气呵成”,钢琴是槌子 击弦发音的,它的物理声学特性是,每次击弦发音后,声音衰减较快,这就给钢琴连奏带来困难。所以被许多人喻为最难演奏,也是最能说明钢琴家钢琴演奏功底的 深浅。最常见的不连贯弹奏是手指没有克服琴键阻力的足够力量,不具备集中的击发力。因而不自觉地借助胳膊用胳膊推,这必然是一个一个音地使劲,像打夯似 的,声音弹不“实”,弹不均匀,力量控制不好,当然不会产生连贯的声音。这是初学者常见的现象。说明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   还有用高抬手使劲击落下键的方法来代替所有触键和力度控制。如此敲击式的弹奏,必然在手指间缺乏联系且下键动作单一、粗暴,声音亦相应粗糙,缝隙亦相应偏大。很多儿童弹奏的连音亦是如此状况。   应该说:“颗粒性”的弹奏基本功训练,是强化训练所必须的,但连奏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根据钢琴发音原理,击发力是必须的,同时又要将这种击发力融合、衔接 起来,这才比较容易弹好连奏。它要求手指本身具备一定的自如延绵的控制力量,所以,只注意“颗粒性”的弹奏,而忽视歌唱性的连奏,是当今许多人学习钢琴过 程中应该纠正的不良倾向。   要训练“连奏”,可选择稍慢如歌的练习曲或乐曲(歌曲),按要求的速度,以通畅而集中的力度,用手指前端肉垫处在几乎触及键盘的位置、有准备地用力,速度 稍慢却弹到底。同时,在手指进行时,体会指和腕的配合。以腕的传递使手指横向移动,尽可能减少手指击键之间的缝隙或距离,这样才会使声音连贯。   在快速的歌唱性乐句中,更要做到手指触键,用尽可能小的动作使音与音之间不露缝隙,使声音如同连绵起伏的山峦一样自然,触键的深度控制的恰到好处。   手指和键盘之间有一种吸引力,好像琴键是手指的延长,又好像手指长在琴键上,它和高抬指的“颗粒状”弹奏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我们应该认清的。   仅有上述方法还不足以弹好歌唱性的“连音”。更重要的是乐句训练和处理。即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研究乐句的结构和造型,将每个乐句作美学上的处理,使每个乐句有比较正确的方向和总体造型。   每个乐句都有始有收,都具有起与伏及乐句间的起、承、转、合这些客观存在的内在规律。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演奏者对作品及其内容的认识、挖掘和处理,目的只为使每个乐句具有声乐或文学表现的特征,而不是狭义的连奏。   比如,我们常遇见的乐谱中“<>”标记的乐句,是表明乐句的渐强渐弱的起伏,是往“中间走”的,是呈橄榄型态的渐强渐弱,它像数学中所讲的“抛物线”,有起点有落点或终点,也有最高点或最低点……   当然,高超的音乐表演或弹奏,需有丰富的联想和心理感应。所以,好的演奏似乎是信手拈来,其实成熟的演奏家对种种技术问题,无一不有科学的分析,周密的设 计,恰当的处理。他们手下的浓淡刚柔、强弱快慢、节奏或速度的紧缩与延伸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都是建立在对作曲家、对作品的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其中包括作曲 家生活时代和生平、创作特征和个性、作品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曲式、技法等等都恰好地“融进”演奏之中。   综上所述,连奏的技术训练和对乐句乃至乐曲内容的美学处理问题,是我们弹好连奏,使钢琴的音色富于歌唱性的关键所在,是钢琴弹奏所最终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   钢琴和弦基础入门技巧   一、教你和弦练习与放松   练习准确地弹奏和弦,是应用和弦冲击的第一步。让我们练习上述的 CEG 和弦。利用手臂的重量,是达到准确弹奏与放松的最好方法。这个方法在参考书目中(Fink, Sandor)有很详尽的解说,所以在这里只作简短的讨论。   把手指正确地放置在琴键上。手臂放松(事实上是整个身体都要放松),保持手腕柔软,然后将手抬高离开键盘5至20公分(开始时用较短的距离),让手自然放下。手与手指应同时落下,手指不要移动。   整个手在落下的过程中要完全放松,在手指触键的瞬间,把手指与手腕置于弹奏姿势,让手腕稍微弯曲,接受落下的冲击力道,并将琴键按下。让手自然放下,就是把你的力气或灵敏度交给永恒不变的地心引力。   二、手自然放下   一个体重不足的6岁儿童与巨大的相扑选手,从相同的距离让手自然放下,所产生的音量是一样的。乍听之下,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原因是,自然落下的速度跟质量是无关的,当弦槌下的滚轴离开顶槌器时,在击弦前最后的几个厘米,弦槌是呈自由飞行状态的。物理系的学生应该知道弹性碰撞(如撞球的碰撞),动能是被保存下来,因此上述说法并不成立。在这种弹性碰撞的情形下,琴键应该以高速飞离指尖,有点像弹奏跳音一样。   但这里的情况是,因为手指是放松的,指尖是柔软的(非弹性碰撞),动能没有被保存下来。此时,小质量的部分(琴键)与大质量的部分(手指-手-手臂)并驾齐驱,导致一种受约束的下键。因此,如果钢琴本身是有正常的调校,而下键的有效质量远小于6岁小孩的手指-手-手臂的质量,那么上述说法是成立的了。在触键时,手要撑紧,以确保整个手的重量都传递到琴键上。   否则,就当然不可能产生自然放下应有的音量。要注意的是,在手撑紧时,不要多加施力。因此要产生纯粹的自然放下是需要练习的,而且当手抬得越高时,这会变得越困难。对于相扑选手来说,不再施力特别困难,因为他需要更多的力气来停止手臂的动力。适当的撑紧力度,最好是从音量与音质来判断。   儿童钢琴基本功练习技巧   在演奏上需要力度平均和手指快速跑动的钢琴时代、演奏者的雄心只是模仿歌唱家的手法、用优美流畅和华丽的装饰音来刻划艺术.现代作曲家不协和和声的倾向、再次肯定了旋律的重要性.   各手指用力均匀一指按键——四个手指的练习   第二节 练习2a(不同节奏的连续弹奏中各手指用力平均)   第三节练习1a(手指侧向运动、动作连续)   练习1b(同上、动作不连续)练习2(同一手指半音划进)练习3a(同键换指)练习3b(按住一个手指、其余手指同键换指)   明朗,优雅,比例感,逻辑和心灵的平衡是弹奏钢琴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练习时手指要高高的并正确的抬起。保留音的练习以用断奏,非连音等弹奏更为合宜,书中许多练习的出处,不难找到。钢琴艺术的历史上就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性教科书。   练习一:每日键上运动   手指、手、手腕,手臂的肌肉放松、才能达到音乐意图。   五个手指放在下列和弦的键上、但不要弹下去、用逐个手指弹、其他四指放松、不出声地触到键。弹的手指、弹时心里数4个、具体动作如下:   1、弹出声音   2、手指继续往下送到键底(其他手指放松)   3、停止往下(即恢复1的状态)   4、让键起来、五个手指放在键上。下列四种不同位置、每天可任选一种。   练习二:手腕侧向运动时的放松   左手与右手反向或同向一起转圈、转时五个手指应平稳地按住键、让手腕尽量大地画圆圈、两手同向和反向都要练习?练习中身体的正确姿势是绝对必要的、这样才能正确地完成我们所指定的动作并达到对幅度?的要求。老师给学生选择适当的椅子、它的高度必须适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大三角钢琴的高度、从地面到键盘为72公分、至于立式钢琴则高度不尽相同。中等个子的坐椅、以40-45公分为宜。对于适合键盘的正确高度来说、手臂的长度比上半身的高度重要、手臂应自然地弯曲、避免手臂不舒服的角度,以前臂和手的肌肉能正常地弹奏为准。在正常的情况下、手腕应比?手略低些,食指在键盘上自然弯曲的位置决定其他手指的位置、使长短不同的各个手指都能打在各自键盘的同一点上、形成一个击键的水平线。应绝对避免击键前过度抬高手指和动作僵硬,应该自然地用指端面积最大的肉垫来触键。(Articulation)抬高手指所用力量比弹下去所用的力量更多、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生理条件。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3
弹奏钢琴的技巧   钢琴是一种杠杆的借力发声原理,弹奏连音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若想弹奏好旋律就需要一定的技术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弹奏钢琴的技巧,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弹奏钢琴的技巧    一、手指要弯曲,以指尖部位触键。 触键时,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与键面成90度直角后倾少许的基本垂直角度。触键时,各手指最前端小关节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撑的弧形状。弹琴时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弹出的音才会结实,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关节就必须挺立;如塌陷,一定松软无力,也就弹不出充实的声音.这就是手指小关节要挺立的原因。弹琴时,指尖触键时间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动延留也越长。一般人弹琴如手指弯曲,指尖反应力会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触键时间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这是手指要弯曲的又一原因。    二、弹琴时,手指要抬高,每个指头弹每个音之前、之后都要抬高,暂间隔不弹的指头也要抬高。 抬时,手指要保持弯曲。弹琴时手指抬高,指头才能距琴键一定距离,才可产生足够的惯性力,弹出结实有力的声音,使声音有足够的泛音震动延留。再者,练琴时手指抬高,还可加大指头的动作量,增强手指弹奏机能的训练效果。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三、以手的掌关节为发力点   要以手指与手掌相交处的掌关节为弹奏的主要发力点,掌关节要发出足够的力量,必须做到:1、动作敏捷;2、动作幅度尽量大;3、动作用力。   四、弹音阶与琶音,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松。   手腕和小臂这两处弹琴最易紧张,酸累的部位,要尽量放松。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个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识地随之用力和紧张;手腕和小臂放松,手指也随而软弱无力。要尽力协调二者的关系,使前者用力,后者放松。这一课题较难,但必须解决。   五、弹音阶与琶音,要用手指处自身的独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来加压、加力。   不少人弹奏,由于手指无力,一味用手腕、手臂加压、加力,这就往往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手腕、手臂因而酸累不堪,致难于持续弹奏,个别严重者甚至把手弹坏,变成所谓‘职业病’;一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由于的'手指无力而借助手腕、手臂;又由于借助手腕、手臂,手指养成对借助手腕、手臂的依赖性,自身之力就总练不出,总要借助,依赖。衡量借助手腕、手臂有无加压、加力的外观标准,是看弹奏时手腕和小臂有无强烈抖动。如抖动强烈,则表明在加压、加力;反之,如加以约束使之强烈抖动不得,则失去加压、加力的可能。因此,克服手指因无力而借助手腕、手臂这一毛病的有效办法就是,弹奏时严格约束手腕和小臂的强烈抖动,便手指在无外力借助下自行活动,逐渐练出独立功力。人体手臂的大多处,即手掌、小臂、大臂乃至肩,弹琴都有可能酸累;唯有一处,就是日夜不停地弹,也永不会累,就是手指。因此,只有当手指练出充分独立功力,弹奏不须依赖其它外力,弹琴才能持久、自如,才能弹好。    六、弹音阶与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体成一直线,并与键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于手掌,而绝不可高于手掌。因为,有条规律:手腕略低于手掌,弹出的音就能结实、有力,果粒感强;而手腕高于手掌,弹出的音必轻飘、模糊、缺乏果粒感。当然,有些乐曲中的音阶或琶音织体,音乐表现特别要求轻飘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于手掌来弹,这是特定情形,另当别论。有些人弹琴,手腕高出两边的手掌和小臂,像个驼峰。还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弯而直伸,像只爬行的乌龟,弹出的音也模糊不清。这些坏毛病都必须纠正。    七、弹音阶与琶音,手背内、外两端高低要大体相等,整个手背呈基本水平状。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弹琴因四、五指无力支撑,致手背外端四、五指处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内高外低,四、五指弹出的音也因而软弱模糊。这样,还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四、五指无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压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动,而练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变。克服这一恶性循环的办法是,弹奏时严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时,有意识地将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给四、五指以足够空间充分活动,使其力量慢慢练出。四、五指充分抬动,弹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八、弹音阶与琶音,大指前半截应自然向里微微弯曲,后半截与手掌要稍有间隙。 有些人弹琴,大指前半截不向里弯,而向外逆撇,后半截与手掌紧紧并贴,这种姿势完全违反生理自然。大家可以试试,大指若外撇,不仅大指本身紧绷、僵硬,连手的整个内侧半边也必然紧绷、僵硬。   九、弹音阶与琶音,手指、手掌,特别是掌关节处都要凸起、挺立,整个手,形成一个自然形态的“架子”、“模子”状。 这个“架子”、“模子”既不能紧绷、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软,而要松紧、软硬适当,呈自然状态。有些人弹琴,手绷得又紧、又僵、又硬,像只铁爪;有些人弹琴,手松垮垮、软棉棉、像团棉花,都是不对的。    十、弹琴,包括弹音阶与琶音时,整个手臂要置于自己感到适当、舒适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紧紧夹着身子。也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过分外撇和高悬。这都是坏习惯,应纠正。    十一、弹音阶与琶音 ,右手往上弹或左手往下弹时,两手大指每弹完一个音后,应即刻向内弯曲收进掌心下。大指收进时,须做到几点:   1、松弛、自然、不可紧张、生硬;   2、在下个弹奏手指弹奏之时同时收,不可迟后;   3、果断迅速收,不可迟疑、缓慢;   4、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5、收时,手腕高低不变,手腕不可拱起。   为什么大指要收进呢?因为音阶与琶音中要用大指弹的每个琴键之间,隔有其它琴键,而且互有一定距离大指每弹完一琴键后,如收进,其再弹下一琴键时,恰到下一琴键位置,就能从容弹出。如不收进,该弹下一琴键时,大指尚在原琴键处,离下一琴键还有一定距离,只能生拐硬跳去弹。大指一次次生拐硬跳去弹必带起手腕和小臂一下下摇晃拐动,非但样子难看,弹出的音也是一团团的。对于大指要收进这一重要要求,许多弹琴者都忽视未顾,甚至根本不知。特别提醒大家要重视。    十二、弹音阶与琶音, 右手往下弹或左手往上弹时,两手三或四指继大指之后弹时的抬高动作,要切实做出。   因为,这里三或四指弹时,要交迭越过大指上方,跨度较大,动作较难。不少人弹到这里,往往困难,而只顾使三或四指弹对位置、发出声音,对于这两指的抬高及相应的弹奏效果则忽略不顾。有些人为使三或四指够到目标琴键,甚至拐动臂肘、手腕一起去够弹,弹出的音混浊、模糊,样子也很难看。正确弹法是:大指下弹时,三或四指同时弯曲地抬高,再弹下;三或四指抬高时,掌关节及手掌前端亦一并上抬;而手腕要保持原有高度,勿上拱。    十三、弹音阶与琶音, 手指触键有两条重要准则:   1、要尽量集中手指触键那一瞬间的力量;   2、要尽量缩短手指触键那一瞬那的时间。   为达到后一条,手指下弹时动作要敏捷,弹下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   很多人都以为,弹琴手指动作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是手头下弹;其实,下弹后指头离键上抬的环节同等重要,而且,从一定角度说,难度还超过下弹。以上所说手指下弹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因为,慢弹时,手指每弹一键,都要在键上停顿片刻,方可接弹下一键,不可能迅即离键抬起。    十四、弹奏包括音阶与琶音在内的钢琴技术性单音织体, 手的各部位中,以两处最为关键,即掌关节和包括手指小关节在内的指尖部位。掌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启动手指的弹奏动作,发出手指的弹奏力量,和支配手指的指头变换。指尖的主要功能是将手指弹奏的力量传导至琴键,并在此过程中对手指触键进行细微控制、调整。一些人弹琴手指技术欠佳,归根结底是掌关节和指尖功力不足。因此,训练手指弹奏技能,应着重掌关节和指尖的训练。使掌关节灵活、有力,指尖坚硬、敏锐。    十五、弹音阶与琶音, 弹奏者在内心观念与自我感觉上,要以每一个音、每一个琴键、每一个手指各为一独立体,音与音、键与键、指与指之间互不依附、混淆、粘连,一个是一个,乾乾净净,利利落落,清清楚楚。   人们通常用“颗粒性”一语形容上逑要求。所谓“颗粒性”,包括四个特点:   1、弹出之音如一颗颗、一粒粒,个个独立、凸起、鲜明、清晰;   2、所弹每一个音,都似有一坚实之芯,声音集中、充实饱满;   3、触键短促,弹出的各个音,间隙分明;   4、弹出的每一个音相互均匀、规整、统一。    弹音阶与琶音要达到的效果标准:   1、弹出之音集中、有力、挺拔、饱满、鲜明。   有些人弹奏,声音软弱虚飘,模糊不清,若以视觉形象比喻听觉形象,有如一幅焦距不准而景象模糊的照片,完全不合标准。   2、弹奏准确、乾净、清楚、流利、顺畅。   有些人弹奏漏音不断,错音百出;有些人弹奏不清不楚,糊糊涂涂;有些人弹奏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这都不合标准。   3。弹奏均匀。均匀范畴包括速度、力度与音色三方面。   有些人弹奏忽快忽慢,速度不稳;有些人弹奏忽强忽弱,力度不均;有些人弹奏忽明忽暗,音色不一。这也都不合标准。   4、弹出之音色明亮、通透而有厚度,发音延续长、泛音足、共鸣够。   有些人弹奏,音色或暗、或闷、或乾,这也与标准相违。   5、双手弹奏非大体齐整,而是高度齐整。弹奏效果有如人的两排齐整的牙齿,而不能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须知,近些年,世界钢琴舞台对于弹奏的齐整性较过去更为注重。    弹音阶与琶音的几点练习规则:   1、最好每遍弹四个八度音区,儿童也同样。   2、除主要练双手同向弹奏外,也应练双手分向。   3、慢、中、快速都要练。但力不胜任的快速不要练。每弹一琴键后,手指在键上停留许久再弹下一键的那种过慢弹法也不要练。因为,这种弹法,脱离正常弹奏的实际要求。   4、应主要练大、小调平行八度音阶与琶音。也要练其它音阶与琶音(包括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也要练半音阶,双手三度、六度与十度音阶,属七和弦与减七和弦琶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1

一、练习曲

01、练习曲(Op.72 No.1) 莫什科夫斯基曲

02、练习曲(Op.72 No.2) 莫什科夫斯基曲

03、练习曲(Op.72 No.11) 莫什科夫斯基曲

04、练习曲(No.1) 倪洪进曲

二、复调·巴洛克

01、降B大调序曲与赋格 巴赫曲

02、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巴赫曲

03、E大调奏呜曲 斯卡拉蒂曲

第二片:

二、复调·巴洛克

04、C大调奏鸣曲 斯卡拉蒂曲

三、大型乐曲

01、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曲

02、G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曲

03、降B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曲

04、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海顿曲

第三片:

四、中外乐曲

01、在阳光下 汪立三曲

02、婚礼场面舞 吴祖强杜鸣心曲

03、谷粒飞舞 孙以强曲

04、幻想即兴曲 肖邦曲

05、猎歌 门德尔松曲

06、冲动 舒曼曲 

钢琴演奏技巧:

1、音阶:音阶24个大小调是比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鸣曲、乐曲、协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阶,因此需要将音阶掌握好。弹音阶要注意的是让所有音发出来的声音都要一样,不能有轻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弹音阶的时候还是有的重有的轻,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满意的音色和旋律。

2、琶音:琶音包括24个大小调琶音跟属7减7琶音。这个是建立在音阶之上的东西,主要练习手指之间的扩张和伸缩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练习。钢琴曲中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样的琶音都会出现,但都是24个大小调属7、减7和弦的琶音变形模式,所以弹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有两种,第1个只用手腕技巧,第2个用手臂和手腕一起来完成。如果弹篇幅很长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技巧,如果弹最后结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这样才能弹出气势辉煌的效果。如果是两只手一样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和手臂的配合使用,如果只用手腕或手臂就很难弹出ff的力度和很好的跳跃。

4、轮指:常用的轮指有3个指的,有4个指的。弹的要有较好的颗粒性,不能有任何模糊和混乱的成分在里面。比如说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的开头部分就需要很连贯的轮指。

5、和弦:和弦方面主要还是练习方法问题。不管是几个音的和弦弹下去都要整齐,不能有前有后,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轻巧、干净利索,f的和弦要有种金属般的声音,弹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弹下去的和弦给人一种发飘的感觉。

6、大跳:这个说白了就是很机械的动作,尤其是2个8度以上的大跳纯粹是技巧方面的事情,这个一开始慢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练才能让肌肉松弛下来,记住八度演奏琶音的位置,而且慢练的时候需要弧度,这样快弹的时候就不至于错音较多。

7、手指独立练习:掌握这个技巧需要对钢琴的弹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什密特钢琴教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本钢琴指法练习,但是弹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不可解决的技巧问题都不在是困难的了。李斯特的夜莺就是非常好听的一首小乐曲,但是很多人总也弹不利索,就是手指独立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钢琴考级(业余)同步学习必备:10级


第3个回答  2023-04-12
钢琴弹奏技巧   音乐的节奏是指由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运动形式。钢琴的演奏技巧有哪些?下面是我分享的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钢琴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可以自如地弹奏各种音阶、半音阶,各种音程的跳动,各种双音、和弦以及各种复杂的'乐曲。   单音的运用及八度或数个八度的重复。   各种音程的双音。   各种三音组成的和弦。八度音程重复的(完全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三音和弦。   各种四音和弦及四音和弦的八度重复。   各种旋律与伴奏的织体。   各种类型的对位(复调)结构。   各种结构的综合音型。   踏板的运用。一般钢琴有三个踏板,左边为弱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余音甚少,多用于弱奏;右边为延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琴音可延长,声音响亮,多用于长时值音符或强音的演奏。而中间的脚踏会因应钢琴的设计而有不同用途,但多数为减音脚踏,用法不只是踏一下,而是要踏下后再向左推,而有部份牌子的设计是踏一下是启动,再踏一下是关闭;当减音踏板踏下时会有一块绒布隔在琴锤与琴弦之间,用作将声音减到最底之用;但减音系统有一个坏处,因为用作减音的绒布是一块过的,当弹一个音时,震动可能会伸延到其它的琴弦,从面影响了钢琴的音准,听着有机会像未调琴的钢琴一样;另一种中间脚踏的用途是“特定连音踩板”,用途主要是用作选定琴键去延音,用法是先弹下琴键不放,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你会发觉,当你弹下刚才选择需要延音的音会继续有延音,但没有选的是没有延音的,但通常有特定延音的钢琴也会有“减音装置”的,但不是用脚去操控,而是一个手掣,通常在琴键之下的左右两边。   转调。钢琴是十二平均律乐器,而且不是电子的乐器,所以转调是需要演奏者去操控的。   钢琴的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独奏时,可演奏各种气势磅礴、宽广、抒情的音乐,亦可演奏欢快、灵巧、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钢琴在乐队中,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还经常作为伴奏乐器使用。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