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世间万物都一致,没有多样性和特点,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命力。相反,只有在不同的事物之间相互协调、补充,才能衍生出世间万物。

【出处】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国语·郑语》。

【原文节选】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方而不圆,流而不止,万物化而不浊,益而不害,是之谓道。”

【译文】

“没有听觉的声音,没有文化的物品,没有果实的味道,没有讲究的事物。方而不圆,流而不止,万物的形态虽不同,但彼此不混杂,能相互促进而不伤害,这就是道。”

【赏析】

这句话主要想告诉我们,要保持事物之间的多样性和特点,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这是一种和谐、多元、尊重个体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相济相成,补充其不足,使事物得到适度发展。同时,“方而不圆,流而不止,万物化而不浊,益而不害”也是道家的思想,强调自然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无限可能。

【创作背景】

这句话是《国语·郑语》中的一句名言,由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左丘明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倡导和谐、多元、尊重个体的传统儒家思想,同时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注释】

    “方而不圆,流而不止”:指事物各有其特点和特性,不可一概而论。

    “万物化而不浊”:指事物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不变。

    “益而不害”:指事物之间相互促进而不伤害,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生活启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在我看来,这句话也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谐共处。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优点,相互之间也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来维持家庭的和谐。在团队中,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通过相互配合、互相信任来共同完成任务,取得成功。

此外,在社会中,不同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等也会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以和平、包容的心态来互相交流和学习,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在个人经验方面,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与他人相处时,我始终坚持以诚相待、以和为贵的原则,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不仅让我得到了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让我更加自信和开朗。

总之,和谐相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含义:这句话是强调要和谐而不同一,保持万物各自的特性和优点,让它们和而共生。

出自战国时期的《国语·郑语》

原文: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

释义:声音只有一个调就没有什么可听的,颜色都一样就不成好的色彩,味道一样就谈不上美味佳肴,事物单一就缺乏比较。

周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周朝的兴衰大势。太史伯从天命出发,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着眼点必须落在人事。执政者如果闭目塞听,拒听不同意见,只能导致国家衰亡。古语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现在多用这句话教导人们要听进步不同的意见,然后去选择最好的去实施。

扩展资料: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今属山东省)人,姓丘,名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它的思想中多反映了和谐、多元、尊重人民的传统儒家思想,“和合”思想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这种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衍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和”强调事物之间相济相成,补充其不足,使事物得位适度。“只有当多种事物之间能互相协调、配合及共处时,才达到“和实生物”的境界。

中华文明向来拥有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对此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