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如题所述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本人选择大班歌唱活动《三只猴子》,旨在通过这首幽默、诙谐的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但篇幅较长,不利于记忆,因此确定“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活动借助图谱,图词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游戏的形式始终贯穿教学,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三只猴子手偶;2、歌曲图谱;3、歌曲节奏谱;4、医院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结合猴妈妈图片设疑引入:

  它是谁?为什么猴妈妈的表情是生气的呀?我们一起用自然好听的歌声来问问猴妈妈吧!

  2、幼儿练声“小猴妈妈呀 为什么生气”。

   二、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结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猴妈妈对小猴说了什么?

  2、尝试用倾听和拍手的方式重点练习节奏型。

  ①感受节奏(用倾听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节奏)。

  ②学习节奏(用拍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歌曲节奏)。

   三、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一)借助图谱,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前三段

  1、借助指偶表演,感受音乐的诙谐、幽默的情趣。

  2、结合图谱,自然完整跟唱,学习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3、结合安全常识,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四段

  1、理解、记忆第四段歌词。

  2、学习自然完整跟唱。

   四、游戏:三只猴子

  1、个别幼儿示范表演歌曲。

  2、集体游戏,以“开救护车送猴子们去动物医院”的口吻,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 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通过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加以引导。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重复多,便于幼儿记忆,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因此,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我注重借助图片,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最后安排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为了达到其效果,我从引入开始,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 →最后的游戏,“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唱,玩中来表现。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预计较合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巩固加强练习。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感知歌词的节奏,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习音乐游戏。

  2、初步了解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袋鼠玩具一个(布袋自制)

  2、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袋鼠)

  “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袋袋)

  “它有什么用?”(放袋鼠宝宝)教师出示袋鼠宝宝玩具。

  “袋鼠是怎样走路的?”(一跳一跳的)

  幼儿学习袋鼠跳,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乖乖是谁呀?”

  幼儿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一次晨间活动,我带领幼儿到场地上玩起了纸条,没想到孩子们对纸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这些纸条的颜色真漂亮。""老师漂亮的纸条飞舞起来。""老师,快来看呀,我可以把纸条甩成圆圆的。""老师彩条也能像纸条一样飞起来,像蝴蝶"。。。。。。孩子们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我见孩子们对纸条如此感兴趣,便和孩子开展了"纸条变变变"的探索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对追求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小班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兴趣,要让幼儿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学会辨别和感受线条的变化。《漂亮的纸条舞》是小班的一节艺术活动,通过对纸条舞动的观察,比较,体会纸条舞动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美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跳一跳的操作尝试中,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情感,因此结合主题,特意设计了本节活动,让幼儿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感受跟着音乐和彩条一起跳舞的乐趣 。

  二、活动目标:

  1.感受纸条在空中飞舞的姿态。

  2. 用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各种颜色的彩带 室外活动场地四、活动的重点: 能够让幼儿跟着音乐来和纸条一起跳舞难点:引发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让纸条动起来,跳起舞来五、活动过程1、认识纸条--大家手拉手,我们一起来打气,变成一个大气球,--"大气球,小气球"这个游戏好玩吗?你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纸条)2.和纸条跳起舞--纸条来到了幼儿园,它看到了小朋友和老师玩的这么开心,它也很想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来跳舞。

  --教师将纸条举高,你看纸条想跳舞了。同时让幼儿感受一下纸条在风中跳舞的姿态--你看纸条长长的,软软的,漂亮吗?那谁愿意和纸条做朋友呢?

  --谁愿意带着纸条让纸条的舞跳的更好看呢?

  --教师给幼儿发放纸条(在发放中,可以让幼儿任意的挑选颜色)--那怎么才能让纸条在跳起舞来呢?(让摇动手中的纸条幼儿自由想象)--可以请跳的好的幼儿站到中间,把自己想象的动作交给别的幼儿,让大家一起来学学,并请幼儿观察纸条舞动的线条。

  --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舞动的方法,可以是有节奏的抖动纸条等等3.和纸条一起跳舞--我们的纸条跳的真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让全部幼儿手拿纸条纸条,自己自由的跳。并能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下舞动纸条(教师在舞动纸条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横着甩,竖着甩,转圈舞动,或者加上刚刚幼儿自己想象的动作)--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刚刚你们跳的动作在跟着老师一起来跳跳学学,看看那个小朋友跳的最好,学得最好?

  --老师把刚刚把你们所想的小朋友的动作,编成一个简单的小律动,一起跟着老师来学学跳跳。

  --小朋友学得真好,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带着纸条快乐的来跳舞吧--教师播放音乐,组织幼儿学这个简单的律动音乐游戏--在跳着这个律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怎样更好的舞动彩条,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利用肢体动作充分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节奏,音乐慢的时候我们就让纸条跳的慢一点,音乐快一点的时候就让纸条跳的快一点。

  4、活动延伸--小朋友跳的真好,现在我们请其他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跳彩条舞好吗?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

  2.能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与肢体动作的帮助下理解、记忆歌词。

  3.乐于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同伴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吹泡泡的生活体验。

  2.玩体育游戏:吹泡泡

  3.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动过程:

  1.律动:《开火车》《小猪睡觉》。

  2.学唱歌曲。

  (1)吹肥皂水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泡泡怎么样?后来呢?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入歌词。

  (3)熟悉歌词,琴声作背景,并在间奏处模仿吹泡泡的动作。

  (4)跟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并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5)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6)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在歌唱中,教师辅以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并逐步退出)

  3.与老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活动来源:

  选择这个活动来进行,首先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现状出发来设计考虑的。本班是个新小班,全班29名孩子,有23名幼儿是新生。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离开家人开始集体生活,在身心方面都面临着全新而重大的挑战。从开学到现在这十几天里,还有个别幼儿存在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怎样帮助幼儿缩短焦虑期,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是本阶段的主题活动目标。在日常活动中,我观察到班上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较敏感。当一部分孩子有哭闹情绪时,音乐的介入很快就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有的孩子甚至跟着音乐动起来。看来音乐对3-4岁的孩子情绪调动非常明显。此外,在日常体育游戏活动中,我们玩过一个“吹泡泡”游戏,小朋友很喜欢玩。因此,结合主题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我设计了今天的活动,作为本主题的生成活动。

   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吹泡泡”是一首有生活气息,歌词形象生动的幼儿歌曲。曲目短小,易于小班幼儿学习。因此,针对开学初期班级的现状,我把设计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设定在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愿意与同伴、老师共同体验歌唱的乐趣上。

   活动过程:

  整个过程以音乐活动的三段体结构来设置。第一环节是开始部分。引入幼儿熟悉的晨间锻炼的律动暖场,以调动、活跃他们的情绪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环节是新授部分。通过玩吹肥皂泡泡的游戏情境引起幼儿兴趣,由提问引出歌词,再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言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在间奏处设置吹泡泡的游戏情景。整个歌词叙述就是一个完整的吹肥皂泡泡的过程,因此,运用歌词前置法加背景旋律可以帮助幼儿尽快的掌握歌曲。接下来通过老师的范唱,幼儿的很快就能领悟歌词跟旋律的关系,从而自然愉快地跟随琴声歌唱。第三环节是延续部分。幼儿与老师一起玩吹泡跑的音乐游戏,让幼儿的情绪在意犹未尽的状态中结束,从而引发对下一次活动的兴趣。(区《纲要》试点园第一大组交流课例)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跟随歌曲有节奏地双手交替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自编歌词并创编出各种上行、下行的动作,感受表演、创造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爬行动作。

  2、物质准备: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图片各一张;音乐《小手爬》,播放器。

  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引入课题。

  2、介绍游戏的玩法。

  (1)玩法:①~⑧小节,双手手指并拢,按节拍从腹部经胸前,均匀地交替向上爬,直至头顶。⑨~16小节,双手手指并拢,双手从头顶均匀地交替向下爬,直至膝盖。

  (2)引导幼儿随音乐双手交替有节奏地爬,爬到指定位置。

  (3)注重幼儿节奏的培养,如何引导幼儿听音乐一拍一拍地做拍手、拍腿动作。

  (4)引导幼儿感受与表现旋律上行、下行的趋势。

  3、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动作表现音乐的上行、下行,如走、跑、跳、滚等,并想出其他用手表现走、跑、跳、滚等动作,随着音乐节奏一拍一下地进行游戏。

  4、引导幼儿学习创编歌词并尝试表演。

  (1)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想想:会在哪里爬?向上,爬到什么地方?

  (2)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和幼儿一起唱、一起玩。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火车过山洞 见领域活动指导p21。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