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什么重大瘟疫及具体发生年限

我想知道关于中国古代具体发生哪些重大瘟疫,注意了,不是世界的,我也不需要大家对瘟疫进行定义,只希望能有些关于中国古代瘟疫纪事性故事性的答复!谢谢!

1、公元196年,据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外感热病及当时的烈性传染病,被统称为“伤寒”,得了伤寒的人中的三分之二都不治身亡了,可见当时疫情的严重。

2、公元217年,疠气流行,根据曹植《说疫气》的记载,疠气导致很多人的死亡,有的甚至全族覆灭,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惨状。疠气是由于阴阳失位,寒暑错时导致,而当时的老百姓却信鬼神之说,可见当时百姓的愚昧无知。



扩展资料:

瘟疫的种类:

1、流感

起源于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是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病,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

2、鼠疫

源于中东,传播速度极快,持续时间也很久,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鼠疫,也就是被称为“黑死病”的那次。

3、登革热

患有登革热的人会产生关节、肌肉的疼痛,是一种热带传染疾病。它产生的原因是伊蚊传播的病毒进入人体,在20世纪末,我国东南沿海等地也曾有许多人感染此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瘟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根据历史的记载,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瘟疫有700多次。许多种类的瘟疫,如天花、鼠疫、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流行病都曾袭击过这片土地。不过古人限于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常把这类瘟疫通称为“疫”或“疫疠”。而出现于东汉末年的瘟疫来势凶猛,为祸剧烈,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国家时期著名政治家兼诗人曹操曾伤感地写到: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惨景。东汉末年的大瘟疫,当时人们统称“伤寒”。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由动物(马、牛、羊等)作为病毒宿主传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发病急、来势猛、死亡率很高;患者常常会因高热而气喘,最后导致死亡;有些患者身上还出现血斑淤块,望之生畏。

面对可怕瘟疫,绝望的人们只能束手待毙。后世历史学家经统计,公元119年-217年这近100年间,曾发生几十次大瘟疫。而东汉末年这场大瘟疫连绵数十年不断,死亡人数根本无从统计。在瘟疫流行期间,家破人亡,十室九空,十分悲惨。曾经繁华的中原地区,一度凋敝。著名诗人曹植《说疫气》称当时的惨状“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当时著名医家张仲景亲历了这场大瘟疫,他在著《伤寒论》时回忆道:他的家族人口多达200余人,但在不到10年的瘟疫行期间,竟有2/3的人口死去,而死于伤寒的有七成之多。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有一半人的生命被瘟疫无情夺走。

文学上,著名的“建安七子”,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中原地区大瘟疫中,竟有四人染病而死,他们是徐干、陈琳、应玚、刘桢,死时都很年轻。以至于曹丕后来沉痛地回忆说:“一时俱逝,痛可言邪!……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根据古代较为权威的官方记载,瘟疫爆发前的汉桓帝永寿年(公元157年),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在经历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瘟疫后,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人口仅存1600余万,百余年间全国人口锐减了3/4。瘟疫最严重的中原地区,到三国末,其人口仅为汉代的1/10。可见瘟疫所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自然,这其间也与当时战争频繁有关,但显然死于瘟疫的人远在战争之上。

晋代历史学家裴松之曾指出:这场瘟疫“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晋咸宁元年(公元275年十二月)洛阳发生的瘟疫也造成人口大量锐减。据《晋书》的记载:“是月大疫,洛阳死者大半。”瘟疫之酷于战争,以见一斑。

东汉末年这场灾难空前的大瘟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是改变了人们的信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死亡,人们的忧惧心理陡然而生。如建安七子中的王桀在《七哀》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就连大英雄曹操也发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慨叹。两汉时期,人们谈论的主题是经学和政治伦理,但在魏晋时代,人们更关注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所以文学作品中充满慨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空旷、悲怆、虚玄的气氛。束手无策的人们转而求助于神怪仙人,这又导致了宗教的极度盛行。

其次是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乱。公元184年,张角等三兄弟趁民间大疫流行,揭竿而起。他以咒符水为民众疗疾,博得民众拥戴,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后37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再次是影响了局部战争的进程。据文献记载,整个三国时期,发生瘟疫次数多达22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统帅的20多万大军,在作战过程中,由于突遭瘟疫,战斗力急剧下降。《三国志》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假如曹操军队没有瘟疫的影响,三国时期的历史或许会改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中国瘟疫史2007-08-07 15:02中国瘟疫史

瘟疫,亦称大流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际的传染力。最早在《旧约圣经》中已出现类似鼠疫侵袭亚述军的记载。首次的大流行发生於西元6世纪,疫情持续了五十多年;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发病1至3日之内死亡,大约死亡一千七百万至两千八百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义大利、英国死者半数,据称是由中国商人和蒙古军队传入。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始於1860年,正值中国清朝后期。其它的疫疾还有痘疹(天花)、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编辑]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编辑] 汉朝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编辑]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编辑] 魏晋南北朝
晋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资治通鉴》)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战乱频仍,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编辑] 隋朝
开皇十年(590年),首都长安发生疾疫。

大业八年(612年),山东、河南大水,不久出现疾疫。山东地区灾情尤惨。

[编辑] 唐朝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於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者弥二千里,春秋以来不书。」(《吊道殣文》)

[编辑] 宋朝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大水,次年三月疫灾。

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带大疫。(《宋史·五行志》)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编辑] 辽、金、蒙古
金末年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汴京疫病大起,「都人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而死者继踵不绝。」当时汴京有城门12座,每日各门送出死尸多达2千具。

[编辑] 元朝
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皇庆二年(1313年)冬,京师大疫。(《元史·五行志》)

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1344年,中国淮河流域爆发黑死病,河北商人再沿「丝路」将之传到印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同时期蒙古人西征时,将染疫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中,由此散布病毒至欧洲各处。造成1347年欧洲大流行,大文豪薄伽丘的《十日谈》即是以这场瘟疫为故事背景,描写浩劫下的人性。

至正十九年(1359年)春夏,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编辑] 明朝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刘宗敏的义军将士染病。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今邢台)、河间府(今河间)和大名府(今大名)有大疫,人死八九。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病名叫「疙瘩病」,「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计》卷六)

崇祯十六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崇祯十七年,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编辑] 清朝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黄县大疫。(《清史稿·灾异志》)

俞樾的《曲园笔记》记载,「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胔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於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光绪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发现於香港,后即酿成疫疠。流行於世界。(《中国医学史》,陈邦贤)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区爆发霍乱。死亡超过一万余人。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六月初十日给徐世昌的信函中说:「近日疫症大作,伤人甚多。」

1910年,伍连德(1879年—1960年)的《伍连德自传》记载「这种病……满州里一带的俄国人恐是最先染到的。有一部份以捕土拨鼠为之山东移民,患得更多。他们将鼠捕来,剥取其皮,染以颜色,冒充黑貂,售与西方妇女。……一俟有了二三十条鼠皮,即往客栈居住,静候顾主之光临。如果一人患有疫疾,即可传染整个客栈,再延至他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9
有,一些大型的瘟疫是王莽在位的十几年里,发生了5场打瘟疫;东汉汉献帝时期也频发瘟疫,规模较大。
第4个回答  2021-03-29
根据古代较为权威的官方记载,瘟疫爆发前的汉桓帝永寿年(公元157年),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在经历了持续的大规模的瘟疫后,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人口仅存1600余万,百余年间全国人口锐减了3/4。瘟疫最严重的中原地区,到三国末,其人口仅为汉代的1/10。可见瘟疫所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自然,这其间也与当时战争频繁有关,但显然死于瘟疫的人远在战争之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