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哪些皇帝算是明君?说明白。

如题所述

北宋皇帝中,我觉得除了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算明君的只有第四代皇帝宋仁宗了,之后的元、明、清,都有步宋仁宗后尘的皇帝,但没有一个能追赶上宋仁宗所实施的“仁政”。直到700年后,自负高傲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自己的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另外一个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时更名为赵祯,在世1010年—1063年,享年54岁,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达42年,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宋仁宗可能是北宋9位皇帝中知名度较低的皇帝之一,但他驾崩时,群臣百姓发自内心的悲痛却是其他皇帝难以相比的。当仁宗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不仅如此,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耶律洪基还将仁宗送给他的御衣“葬为衣冠冢”,岁岁祭奠。(宋�6�1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群臣百姓,甚至敌人都舍不得他死,可见赵祯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应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史载,有一天,他处理事务直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此事,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面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厨下以后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若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堪算计。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实在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时之饥。” 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是会赢得他的人民的热爱的,这个王朝的天也会比较清亮。依赖他个人的宽仁魅力,新党旧党的争议淡化了;日后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提拔了;人才荟萃的一座高峰到来了——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 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青天,出现了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想想吧,如果皇帝不清明,哪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范仲淹新政历时1年零4个月,因遭遇官僚地主的强力阻拦而半途夭折,改革者范仲淹却毫发无损,如此仁厚,历朝历代能有几人?还有那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放浪不羁的柳永,科举失意就讥讽仁宗说自己是“奉旨填词”却没有获罪,更是非常仰慕宋仁宗的风采,不计前嫌,为他大唱赞歌“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事实上,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远超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嘉祐四年(公元1059),这时距赵祯驾崩还有四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五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是赵祯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了。“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他的群臣们这样歌颂“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在宋代,赞美、歌颂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胡安国、刘光祖、周必大、杨万里、王璧、陈俊卿、刘克庄、赵汝腾、叶适、王十朋、文天祥等等。 四十二年不识兵革,而这只是由于一个皇帝的宽仁大量。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天圣、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难怪,时人路过永昭陵(仁宗陵),在陵寝的墙壁上题诗写道: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更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北宋皇帝 宋太祖、宋真宗、宗仁宗、宋神宗和宗哲宗五位宋帝有所作为。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任用贤相赵普、名将曹彬等南取南唐、后蜀、南汉,北攻北汉,虽未取得但大宋国威已震慑四方,北汉已经是危若累卵、名不聊生,收复北汉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最后落在赵光义的手里(还是倾举国之力北征的)。宋太祖善待后周宗室、杯酒释兵权、礼待后唐国主、释还吴越王钱俶,并守诺只要他还在便不会使吴越生灵涂炭,吴越国民感激涕零,臣服于太祖,可惜的是两年后宋太祖在北征北汉和契丹途中英年早逝,留下千古奇案烛光斧影(本人认为赵光义嫌疑最大)。宋太祖仁义爱民,算是名副其实的一代豪杰、明君。
宋真宗明君算不上,他的功绩在于发展国力时期的咸平之治、击退辽20万铁骑签订檀渊之盟。后期信道出演泰山封禅闹剧,大肆挥霍享乐,宋王朝积贫积弱现象日益严重,此外冗官、冗兵也日益严重。
宋仁宗算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一位皇帝,虽然没有大作为,但作为一位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史学家评价 为人君、止于仁,位列三大仁君之列,真正从头到尾克己严格遵守仁义治国,也是宋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2年,宋朝皇帝大都在位时间很短),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创建仁宗盛世,算得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文教最灿烂、言论最开放的时期,宋仁宗时期文星璀璨,有脍炙人口的范仲淹、包拯、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韩琦等(太多、此处不列举了)。
宋神宗最大的功绩在于任用王安石变法,但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去,对西夏用兵失败导致这位雄心壮志的皇帝郁郁寡欢终英年早逝。
宋哲宗九岁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直到十年后才亲政,他比较崇拜自己的父亲宋神宗,任用改革派章惇、曾布为首辅宰相(宋朝宰相比较多,此时也是新旧党争最激烈之时),继续推行新政。宋哲宗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夏城之战,彻底击垮了西夏的主力军,终结了宋夏近百年的对抗局面,西夏对宋称臣(辽国出来调和,大宋不予理睬,差点灭了西夏)。宋哲宗天资聪颖、少年老成、是非分明,宋室兴衰之关键,然英年早逝,时年仅24岁。
个人观点,宋朝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弱国,其实宋朝国力强盛,将星云集、文人璀璨,最主要的是上层管理阶级施政方针注定了宋王朝军事上很难有所成就,太祖从军事领导发家,制定的国策就是刑不上大夫、重文轻武,处处打压武将,就算有军功也不会有很大封赏,武将们处处被不懂军事的文人束缚(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宋朝的言官们的强悍之处,武将在朝堂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难以取得具有决断性的权利,还有赵光义发明的那令人匪夷所思的阵图(所谓阵图就是排兵布阵图,即赵光义坐镇开封手绘行军布阵图,然后快马送去前线,将领收到阵图后再开始列阵迎敌,然后他们发现皇帝陛下所绘阵图布兵的地方是条河流,然后快马急奏开封,就这样来回折腾,太祖留下的开国名将曹彬、潘美等就这样在赵光义手里废了,后期基本上没什么战功)。另有宋朝打仗,中军处设有监军,监军才是军队里的一把手,他们是皇帝的亲信,大都是文官、宦官(皇帝重用、信任对象),他们根本不懂军事,而且勾心斗角、处处想抢功出风头,结果贻误战机、瞎指挥等等,可想而知宋朝军事能打赢才怪,那些会打仗的名将都被活活气死,著名的有杨业、狄青,还有好多,大家可以去查正史。
以上皆是基于正史史料所述,完全手打望能解疑。
第2个回答  2013-08-07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建立北宋

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

器量宽宏,不以杀戮服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07
除了我就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