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绩效考核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一、利用绩效考核结果的统计分布曲线,看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二、利用信度、效度的数学算法检查评价系统的准确性、可靠箼和可信性,并适当进行修正,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一项必不可少工作,甚至部分企业将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职能,专门设立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企业实行、推行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及时发现员工(或部门)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组织目标实现和战略方向;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发现员工的优点和优势,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最后才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晋升、奖金、薪酬及培训等提供客观依据。其中发现问题、了解员工优点或优势是最基础、最必要的。而对于员工来说,在实行一段时间的绩效考核后,就会产生“绩效考核的结果可靠吗?”“可信度怎样?”,等等。其实这就涉及到绩效考核准确性与可靠性问题了。  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由建设期转为营运管理的国有高速公路企业,其营运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年时间。从实施绩效考核至今,员工虽然在思想和行动上已经能普遍接受,但在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还没有普遍用了人力资源的各模块,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管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证的观点出发,仍有待完善之处。从绩效考核的20多种方法比较来看,产生绩效考核结果的误差可以分二类,一类就是体系设计产生的误差,一类就是由于考核人的主观误差,这种误差虽然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消除,但也不是不可减小。通过利用有关数学算法可以检验绩效考核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利用绩效考核结果的统计分布曲线,看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从理论上讲,员工在职的工作表现和绩效应该服从于正态分布,即最好和最差的占少数,中等一般的或正常工作水平的员工占大多数。在实际中,往往会出现三种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一是结果呈现负偏太分布,也就是说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及以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绩效评价体系的方面来看,主要是评价标准过低或评价指标的主观性很强。这种误差带来的结果是容易使用低绩效的员工滋生侥幸心理,持有“蒙混过关”的心态,不利于组织发展,再加上考核人的个人误差,就会形成狭隘的内部保护主义,容易使业务优秀的员工受到伤害。二是结果呈现正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合格,产生这种现象的系统原因就是评价指标过高。这种现在以销售业务为主要的企业,可能会有,其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基本不会出现。三是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也就是结果都集中在某一分数段或所有员工被评为“一般”,没有真正体现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实际绩效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集中体现在考核人的平均心理,这种结果往往造成绩效管理的扭曲,出现“好人不好,强人不强,弱者不弱”。  上述三种分布误差的克服最佳方法就是实行“强迫分布法”,即或将全体员工的优到劣依次排列,然后按各分数段的理论分布分别确定优秀、优良、一般、不合格人成绩标准。  二、利用信度、效度的数学算法检查评价系统的准确性、可靠箼和可信性,并适当进行修正  信度就是指绩效考核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既不管何人考核,只要是对同一个人或一组人,其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效度就是指绩效考核结果与要考核的内容的相关程度,既考核的结果必须是考核内容的直接结果,那些参杂个人情绪观念、凭一时的印象和人缘地缘关系来考核,其结果必然是与考核内容不相关的,那效度就低。信度影响效度,如果考核人仅根据某一天员工的情绪来对其打分,也许就不如一段时间内对其打的分数可信,另外这样测量的就是员工的情绪波动而不是员工的绩效,因此测量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对于信度我们是通过再测手段来进行检验的,就是对用同样的测评方式、测评工具对某一个或某一群测评对象再次进行测评,看看他(们)与前一次结果的变化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常常到市场上去买东西。如果你买了2.5公斤瘦肉后觉得比上次少了点,没有那么重,那么你最好自己用秤再称一下,如果也是2.5公斤,那么你就会觉得瘦肉确实有2.5公斤。因为二次称得的结果完成一样,变化(异)度为0.  信度的数学算法,公式1如下: (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其中,n指二次测评结果数据的配对总数;x指被分析的测评结果;y指重复测评得到的结果。  计算结果的实际含义:计算的值r越接近1,则说明测评的结果(x)越可靠。  而效度呢!我们采用关联效度来进行检验的。它是检验考核结果与未来的关系程度的。公式2如下: 其中,n指被测评者的总人数;x、y分别为二种测评的结果(分数)。  计算得出的值r大于约等于0.7,说明有效程度高;介于0.3~0.7之间,有效程度为中;小于等于0.3,说明有效程度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7
如何促进企业取得更好的绩效,是困扰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一大难题集团员工绩效考核的无效性,是困扰很多集团企业的问题。到底症结何在?集团企业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呢?

  目前某集团员工绩效考核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月度考核+年中考核+年度考核。和多数公司的考核相似,月度和年中考核的标准适用所有员工,年度考核则更有针对性地分为普通员工标准和干部标准。

  应当说某集团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完整的,三次考核相互衔接,并且与员工的薪酬挂钩。但是通过与某集团干部和员工的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其在实践操作中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

  月度考核的问题是,考核时间跨度太小,对工作繁忙、下属较多的主管来说,如果认真地完成这项工作,无疑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又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所以极易导致应付和敷衍的行为。

  而年中考核与年度考核的目的,二者如出一辙,这使年中考核的必要性大大降低。而6月份正是有些成员企业的生产销售旺季,进行大规模的年中考核也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源。并且年中考核不与奖金挂钩,就更会受到各级主管和员工的冷落。

  年度考核的主要问题是构成不合理。根据公司规定:年度考核成绩由月度考核成绩、年度考核成绩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权重根据员工所在职系、岗位和职级来确定。由于月度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和对企业的贡献,它在年度考核中占据如此大的比重并且作为发放年终奖金和晋级的依据,其合理性就更值得怀疑。

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问题

  同时某集团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也存在问题,各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上表现为两个极端:过于粗糙和过于细致。

  过于粗糙是因为对于月度考核不同等级的标准,集团的考核制度提供了描述性的阐述,包括5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包括业绩和态度两项指标。

  但由于成员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特点的差异很大,集团建议各成员企业和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更加细致的量化指标。但有些成员企业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使用集团笼统的描述性考核标准。这必然导致主管在考核中凭主观印象和对下属的大体感觉给出考核结果,如此获得的考核结果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有些成员企业对考核工作非常重视,根据集团提供的考核体系框架,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了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虽然考核项目全面,但不难看出其中许多指标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没有任何关联,通过这样的考核指标就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

三、考核真的有效吗?

目前的绩效考核在实践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考核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与奖金挂钩,用物质收入的手段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绩效水平,进而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但目前某集团的月度考核根本没有在这一方面产生作用——由于多数员工的月度考核成绩都是优和良,多数人的绩效奖金差别并不大。这样就使员工们甚至把月奖金看作每月的固定收入而不是浮动收入,所以也没有动力和理由去关注月度考核,更加使月度考核流于形式。

2、形式主义
  在集团人力资源部对副主管级及以上级别的员工进行年中和年度考核时,虽然有3个部分组成,即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年度业绩总结,但实际上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年度业绩总结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原因就在于由于考核的形式主义导致这两项的分数过于集中,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实际绩效水平。

3、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
  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考核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并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最终目的,其前提是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并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考核结果,自己的不足具体存在于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方法加以改进或提高。然而,某集团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阻碍了这一最终目的的实现。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的缺失,更谈不上主管与员工就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和分析了。

4、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和培训的滞后
  绩效考核并不是主管给下属一个简单的考核分数,考核人员必须对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级主管人员进行考核方法和考核技巧的培训,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目前某集团在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级主管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考核方法、技巧,以及对待考核的正确态度,主管人员对待考核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如何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针对本文前面分析的某集团员工考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本身及其实践操作这两个层面给出改进建议。

1、员工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
  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结构重组的指导原则是简化操作、提高效率。正如前面的分析,月度考核本身造成了实践中的许多弊端,建议将目前的月度考核改为季度考核,并取消年中考核。理由如下:

  首先,季度考核可以大大降低考核的频度。每三个月才做一次考核,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主管也能够充分地观察和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信息,有利于做出客观、全面的考核结果。

  其次,能够有效解决月度考核激励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季度考核,并且与薪酬改革相结合,将月奖金改为季度奖金,适当增加各档次之间在季度奖金上的差距。如此一来,员工每一次领取到的季度奖金额 度比实行月奖金时要多很多,同时也能切身体会到不同的考核结果所导致的收入差别。这样,就能起到更为明显的激励效果。

  再次,如果实行季度考核,考核周期本身就比较长,完全能够起到当初设定年中考核的目的。 2、调整年度考核
  在实行季度考核的基础上,对年度考核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建议将第四季度的考核与年度考核合并,考核周期是整个年度。

3、优化考核指标体系
  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是整个考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考核的指标并非越细致越好,它必须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同时还应该能够科学地反映工作中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即KPI(关键绩效指标)。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企业的KPI指标体系,并且由于某集团涉足许多领域,每个领域的行业特征、员工构成、工作性质都有很大的不同,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的指标体系。

4、改进绩效考核评价的实践操作
  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保证在实践操作中它能够被有效地执行。针对目前某集团在绩效考核评价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以下方面的工作加以改进。

  1)加强培训。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是由各级主管和员工共同完成的。对于各级主管,主要是加强考核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摆脱原来凭感觉和经验对下属考核,而是掌握科学的考核工具和流程方法,从考核、评价、反馈到帮助下属发现问题提高绩效。对于普通员工,应通过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他们的重要性,并从中反思不足加以改进。

  2 )保证反馈、沟通机制的有效性。某集团必须改善对考核结果反馈、沟通的要求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现状,应当加大力度保证这一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有效运作。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继续在考核制度中进一步强调以外,还要辅之以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比如:前面提到的拉长考核周期,变月度考核为季度考核,重新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当然,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对各成员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就目前某集团的结构体系来看,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发生在各成员企业。在各成员企业中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是综合办,而综合办的主任来源比较复杂,大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对绩效考核工作仅有感性的认识。而各成员企业综合办的人事劳资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我们希望集团人力资源部能够对包括绩效考核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导。只有打好基层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总部的政策才能得到良好的贯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