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杜甫的七律是非常厉害的,他的《登高》被称为“七律之冠”,而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又被称为“七绝之压卷之作”。

杜甫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达官显贵门庭,可以说也是社会上层人。

在安史之乱后,他就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涯,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晚年的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邂逅了曾红极一时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回忆起当初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被收入《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被誉为杜甫之压卷绝唱诗《江南逢李龟年》

在杜甫的记忆中,李龟年是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年时代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后,杜甫和李龟年又在江南重逢。这时经历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开始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处境,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淤积很久的无限伤感。

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四句诗,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用短小的体裁写出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5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