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慈悲的意思是泛指对人的同情和怜悯。佛教用语。称给予人们安乐叫慈,拔除人们痛苦叫悲。

慈悲,是慈与悲的合称,是一种高级善、德行的表现。“慈”是给予快乐,愿给一切众生安乐。“悲”是拔除痛苦,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合起来就是,帮助解救他人的苦难,多为他人设想,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给他人带来利益与幸福。

慈悲是大乘菩萨的普遍精神,也是圆成佛道的必备条件。但是慈悲必须以理智为前提,否则便是缺乏原则的乡愿之仁,真正的慈悲,会包容他人,不会因循偏私。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在于“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慈悲也是属于善良心理的一部分。善良心理的范围很广,比如说不贪、不嗔、布施都是善良,慈悲是作为善良的一种表现,善的一种行为。但是慈悲更具有高度,它是智者、圣人、菩萨的一种生命的情怀。慈悲是没有条件的奉献,不计回馈的付出、怨亲平等的照顾。

也就是说,善良是所有共同人都具有的话,慈悲是只有智者、圣人、菩萨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质,但是它来自于每个人都有的善良,通过理智的规范,通过坚定的修炼,最后达到的一种格局、一种高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9
一、
  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菩萨地持经卷七、十地经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八、往生论注卷下]
  二、
  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三、
  持哀愍之念以怜物之谓。慈悲是佛道门户、诸佛心念。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8b)︰‘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3c)︰‘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又,慈悲为万善之基本、众德之伏藏。《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c)︰‘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中略)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尝谓,自大悲无生之母,生一切诸如来。以是佛道修行之最初,以五停心治诸乱心,立慈悲观对治嗔恚,修行渐进。或以四无量,或以信等十行等,皆不离此慈悲怜愍之念。复立悲智二门,表佛法之觉德,并以观音象征弥陀之慈悲门、普贤象征释迦之慈悲门。《慈悲道场忏法》卷一云(大正45·922c)︰
  ‘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慈悲之亲,重于血肉,世世相随,虽死不离。’
  四、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