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围绕“以偏概全”的作文

如题所述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围绕“以偏概全”作为主题,详细的描述自己的心声,最后进行总结。正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被世人誉为“诗圣”的北宋诗人苏轼远近闻名的诗句。实际在生活上,各个方面都会出现以上这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包括我们经常要使用到的数学,孜孜汲汲、以偏概全这对“恶魔“,害的人也是数不计数!

奥数班上课,奥数老师绘声绘色与我们讲解“比例“的概念:所谓”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与比相似,都有各自的性质。打比方说现在的比例,性质是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一说,我是彻底领悟。记着这节课的“主线”比例的性质,我率先翻开书本做题,完全不理会后面老师说了什么,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提起笔行云流水地往下写。当我差不多把题写完,老师才停止讲课。

我沾沾自喜,笑靥如花,心中窃喜:我只剩下那么一题,以我刚刚学会的知识,捷足先登铁定不成问题。我斜睨这道题,回忆刚刚老师教的知识,连忙写下答案。

老师巡查我们的学习情况,恰巧从我身边经过,打量起我的答案。这时我正好放下笔,留意到老师就在我身旁,心中泛起一阵涟漪,继而是难以压制的欢喜:您说的知识我基本掌握,这份题我全都做对了吧?哪知老师轻启朱唇,说的话如同淬着寒冰,直戳我心:“你这最后一题·····不对。

这无疑是晴天雷劈!怎么可能不对!我慌忙端详我的答案,检查好几遍。这不是对的'吗?!“老师,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不就是3:8吗?我哪里错了?”我心里波涛浪涌,眼眸里洋溢的满是疑惑。

老师颇为失望地看了我一眼,长叹不已,“这道题,我在课堂上说过。题目求的是速度比,而条件给的是时间比,两者是相反的。你只听前面的部分,后面的部分都没听见,凭借片面分析这道题,所以才错了。

“孜孜汲汲+以偏概全“是魔鬼的存在,害的人总是不计其数,是我们学数学最大的漏洞。多少人因为这个“最佳组合”,考试成绩大打折扣、做事屡次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7
《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我虽然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但是仍然喜欢读,还经常翻出来重新读,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启发。
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他管理着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大臣们总是相信道听途说的消息,见了风就是雨,国王很苦恼。一天,国王终于想出了办法。他让大臣们把国内天生的瞎子都找来,再找来一头大象,然后他让瞎子们去摸大象,再告诉他摸到的是什么。结果,摸到大象脚的说是摸到了大柱子,摸到尾巴的说是摸到大扫帚,摸到肚子的说是大鼓,摸到象背的说是茶几,摸到耳朵的说是扇子,摸到牙齿的说是长角,而且他们还争论不休,谁也不认为自己错了。国王哈哈大笑,趁机告诉大臣们怎样看问题才能正确的道理。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觉得很可笑,却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就是:看问题一定要看全部,不能以偏概全,你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如果不注意了解真实情况,总是靠猜测来下结论,那么,多半是错误的;另外,想要弄清楚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不能光听别人说的,还要自己亲自去了解,妈妈告诉我,这就叫做: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