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心圣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孙心圣
孙心圣,男,汉族,1964年5月13日出生在湖南省道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作家,徒步旅行者,围棋高手。代表作品有《十年旅痕》,《无轨旅程》等。
中文名:孙心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4年
职业:作家,徒步旅行者
代表作品:《十年旅痕》
人物经历
从1985年开始,他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开始了全国的漫游,孑然一身,孤旅天涯,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挥洒在山河之间,也将自己最炽烈的情感都交付于神秘的大自然。
●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行者,20年时间徒步走遍中国的山山水水
●一位从青年走到中年的行者,10年前向我们奉献了一本《十年旅痕》,十年后的今天他向我们捧出了一本清美的《无轨旅程》。
1985年3月18日,潇水河畔的道县。那天孙心圣走得那样义无反顾。“工作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痛苦、梦魇般的问题紧紧缠绕着他,在离自己21岁的生日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带着一种迷茫,他迈出了人生远行的第一步,也许是为了追寻遥远的天边召唤的声音而这一抬脚,便走了20年。他无法计算,这20年到底走了多少公里路程,因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是徐霞客式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没有专业的考察和记录;他也不是受过职业训练的探险队员,没有创造什么纪录的初衷,他更没带什么能计量路程的工具。20年间,他惟有像一名专业的地图工作者,在他的大脑里,镌刻了一幅阔大的中国地图:河流山川,边界道路,森林民居,民族方言这是一幅声、光、电、齐备的“立体卫星定位地图”。
他随口就清晰地列出了第一次远行的路线图:1985年春-1986年夏,道县-桂林-衡阳-岳阳-武汉-天门县-十堰市-陕西白河县-西安-界岭山谷-河南三门峡-江苏-安徽-巢湖-安庆-九江-南昌-赣南-广东南雄-韶关-长沙-东安-道县。像这样的徒步旅程,这20年来,差不多有近20个来回,最长的持续地走一年多,最少的,一年也有两个多月在路上。
那时候,这个21岁年轻人的行囊里除了简单的几件换洗衣物和120元家当,就是几本小册子:《中国地图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他说,他只是想看看怎么写。每到一个县城,孙心圣就到县志办和文史委去找县志,主要是想看下当地地图,了解一下民俗风情。有的地方会送给他一本县志和别的书。而在他读完了以后,为了减轻行囊,到了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些多余的书籍送给新结识的人。他的行囊不会超过10公斤。
徒步的旅程,难耐的孤独、挨冻受饿和时常面临绝境,他现在回想起来,都还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而最大的苦痛则是心灵的重负。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世人把他的行为当作精神失常。
直到1989年春天的第四次出行到广西大瑶山前,他才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要用16年的时间,走遍中国的每一个县!
1990年春节后第五次出行湘、渝、鄂、黔的武陵山区,对他的心灵震撼很大,一路上百姓的热情、本真,他们处在贫困线以下的生存状态,而自己不能为他们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内心痛苦异常。回家乡后,孙心圣住了一个多月,他写了一个调查报告,他想向北京的有关部门报告他所了解的情况。此时,他也特别想到北京去看看。
北京的作家朋友一度摧毁了他的信念
1991年5月左右,孙心圣第一次到了北京,在这里,他结识了生命中很重要的几个朋友。此后,他把北京当作了他的中转站、休整地。
朋友向他介绍了一位“中国未来研究会”的老者。老者看了他的调查报告后,首先对他的行为和勇气大加赞赏,然后说:现代社会是高科技时代,你这种速度太慢了,你所了解的情况,中央早就知道了。不过,我可以给你发一个会员证,你以后旅行时就方便一些了。后来,他还得到了别的调查机构的几张特约调查员证件,他这个没有身份的人,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身份。
他还结识了崇文区文化馆的作家朋友曾哲。曾哲在听了他徒步走完全国的每一个县的畅想后,很激动地说:你非常幼稚,非常愚蠢!你仅仅是为了要证明某一点,你到过某地,你不觉得无聊吗?你为什么不注重旅行的过程中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深刻的认识呢?对曾哲的话,他非常抵触不满。他的心里非常难受,他觉得自己的信念被摧毁了。
孙心圣此次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他找到一份抄信封的工作,抄一个5分钱,挣了几百元钱,那家文化公司在北京大学附近,他结识了一些北大的老师和学生。这时他遇到了从内蒙古到北京找工作的李月光,李邀他同住,并向他推荐了两本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卢梭的《忏悔录》。他一口气读完了,书中所展示的生活态度、人生思考,深深打动了他。他觉得自己以后不再只关注着旅程中见到的人们的疾苦,应该关注他们的善良和本真,在认识社会以前应该先认识自己!两万多元的稿费令他丢失了两年行走的感觉
1994年,孙心圣从内蒙古再次到北京,停留了半年,一边做点零工,一边写了15万字,写完了也不知道取何书名,联系了许多出版社出版,都要出“风险金”。他当时住在小窝棚里,四面透风,没电视也没报纸看,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偶尔听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生热线”播音,就外出拨了热线电话,与台长联系上了,请他到热线做了一周的嘉宾,一分钟一元钱稿费,每天晚上一小时。那一周听众打来的热线火爆,话题越来越深入,引起了两种不同观点的听众之间的争论,有些偏激,有关方面打招呼每天晚上11时节目一做完,电台门口都停了好几台出租车,素不相识的听众在等着他,要送他回住处。最后一次做节目,他感觉特别温馨,听到了许多听众祝福和鼓励的话语。节目结束的第二天,电台在北京天文馆租了场地安排他与听众见面。那天非常冷,他一下车,就被认出来了,一百多人都围了上来,会场里也已有好几百人了。据说,有从呼和浩特和河北赶过来的。
主要作品
《十年旅痕》
孙心圣的第一本书《十年旅痕》终于在1997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了。他是在书出来几个月后才知道的,因他那时一直在到处行走。10万字的书印刷了3万8千册,稿费有两万多元。此后,他就不愁旅费了,山西、陕西、福建、广东、海南、豫西,都是用这笔稿费完成旅行的。但这笔可观的稿费也使他丢失了两年行走的感觉。他觉得只有在简陋的小餐馆里,才能有意外的相识、意外的经历;只有在自己努力寻找晚餐和睡觉的着落时,才能有意外的收获。
流浪爱情
孙心圣毫不隐晦地对记者说,别人说他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和责任心的男人。而他一直以为,在没有完成徒步周游之前,他不会为爱情驻足。虽然,他在20年孤独旅途中,也偶遇到了浪漫而短暂的爱情。
那是他刚抵达湘西边城茶峒时,他在河边看当地人斗鸡,身边一个姑娘也在兴致盎然地看着,两个人很自然就交谈起来了。孙心圣一时兴起,大方地请姑娘到附近餐馆吃中饭。其实,当时他的行囊里只100元钱,付完账就只剩下十几元了。他往秀山走去,刚走上川湘大桥,姑娘就追了上来:你真的走路到秀山啊?我送你去!孙心圣看了一下桥上的界碑:到秀山46公里。就劝她回去。她执意不肯,并说她叫秀儿。他们就这样在一脚踏三省的山路上走到了天黑。到了一个乡政府,值班人员说“你们孤男寡女的”拒绝他俩住宿。他们又摸黑往前走,实在走不动了,就钻到一户人家的牛栏里想睡一觉,可是不到半小时,冷得受不住,只得起来继续走。不知走了多久,大概离县城不到一公里时,腿已经麻木了,两人实在走不动了。找了个小旅馆,花了几元钱开了两个房间,倒头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两时多,晚上他就只能请她吃稀饭和包子。第三天一早,他们要分手了。他送秀儿上了回程的班车,她从车窗里拿出了30元钱塞给他,恋恋不舍地挥手说:如果你想得起我,就回来看我走过“最美”的新疆却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了
到2005年,中国的版图上惟一没有留下他的足迹的内地省份就是新疆了。那片占中国六分之一的土地,那片他认为中国最美的土地,他把它放在最后,打算花上两三年时间走遍。足足做了5年的准备,他还为此到天津一饮食公司打了一年多工——这是他人生持续最长的一份工作,积攒了7000多元钱。但还远远不够。他第一次主动请求两个朋友提供赞助1万元。5月,他开始了他的新疆寻梦,走了两个月,还没走完新疆的十分之一,钱就没有了。
当他走出新疆,从云南独龙山来到了六库,看到那比内地来说不算太高的楼房时,突然有一种到了内地的感觉,一种沮丧、失落袭击了全身,他懵了:走完了,我再也没地方走了!中国地图在他的脑海里生根了,而他心中最后的一块圣地也被他走完了,他此时却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了。他在六库住了一晚,然后到大理、昆明。他一路苦苦思索:是回到老家,娶老婆,生孩子,找份工作,安度后半辈子?他很害怕,也很矛盾,又回到了20年前他第一次离家出走的迷茫状态,这个圆他画了20年,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他又想回到他曾经去过多次的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看看。等到翻越了无数高山大岭时,他发现这里已经被现代文明冲击了。突然他醒悟了:自己的旅行该结束了!在贵州、广西交界的北盘江一个渡口,一个很小的火车站,只有一辆列车停留几分钟,他上了火车。到了南宁,打了一个电话给家里。80岁的父亲说:你妈妈已经瘫痪了,你回家看看吧!
他畅想自己未来的清风明月:搞个小农庄
本来打算在大瑶山去写作的孙心圣,终于还是回家了。在家里,他心里涌动着倾诉的愿望。在一种激情澎湃中,两个月时间,他一口气不停地在方格子里爬,写了30多万字。
当记者问他,20年的旅行有过想家的时候吗?以后还有成家立业的打算吗?他说,开始有过。1985年,走到陕西安康,翻越秦岭时,中午太阳很大,他觉得昏头昏脑的,突然想家了,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知道,他们也在想自己吗?泪水流了出来。
回到老家小城里已经两年了,他没有到外面去找工作。曾经在旅途上结交朋友、混饭吃的“围棋手艺”,现在成了他的主业。因为有王元八段的肯定和指点,有发表在《围棋天地》杂志上面的文章,靠此吃饭不成问题,他收了四五个学生,传授围棋秘诀。
对于以后的路,他还是有计划的:他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到每个少数民族地区走一趟。
他畅想自己未来的清风明月:他想在遥远的山区买一两百亩地,搞个小农庄,耕种、养殖,自给自足,读书写作;当然,还要娶一个情投意合的压寨夫人。有朋自远方来,捧出自家酿造的美酒,献上田地里的鲜蔬瓜果,弹琴作画
徒步线路
1.1985年3月18日,道县出发,经桂林、岳阳、武汉、天门、襄阳、十堰,进入陕西白河,翻越终南山,至西安,入河南,过江苏、安徽,由安庆渡长江到江西九江,经南昌、吉安、井冈山至广东南雄,在韶关被盗,返回道县。旅行持续一年零五个月,宣告失败。
2.1987年初夏,道县出发,经怀化,至四川,在成都被拘留10天,后被道县公安领回,旅程持续3个月夭折。
3.1988年,道县出发,游历郴州、连州地区,进入南岭山脉腹地,足迹遍及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4.1989年,道县出发,专程寻找最后的阴阳门,在广西大瑶山游历四个月,险象环生。
5.1990年春,道县出发,经湘西边城,在武陵山游历半年,经川康进入贵州赤水、遵义,到达苗岭。行程一年多。
6.1991年夏,游历滇、黔、桂三角地带,意外撞进“世外桃源”。
7.1992年游历全东北。
8.1993年至1994年,游历内蒙古全境。
9.1995年初夏,初上青藏高原,经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由囊谦进入西藏,到滇西高原。行程9个月。
10.1996年,在北京打工半年,给人抄信封。
11.1997年,游历山西。《十年旅痕》出版。
12.1998年初,游历珠江流域,年底重游大瑶山。
13.1999年,游历海南、宁夏、甘肃部分地区。
14.2000年,在天津一餐馆打工一年零三个月。
15.2001年,游历广西六万大山、九万大山及中越边境。
16.2002年,游历豫西及胶州半岛。
17.2003年,回老家道县开围棋馆,教少儿下围棋。
18.2004年,在福建、浙江沿海岸线行走两月余,此后至北京筹备新疆之行。
19.2005年5月,第一次到新疆,游历三月余,足迹不到新疆的十分之一。后由新藏公路进藏,经藏北、念青唐古拉山,再度朝觐梅里雪山。
20.计划2008年春开始下一个行程,用3至5年的时间游历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区。
⊙《无轨旅程》
孙心圣的第二本书《无轨旅旅程》在2007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他二十余年漫游经历的精髓,以清水般美丽的文字和精美图片展示了
你从未看到过的难以想象的奇绝景观和民风民俗,其中很多东西在商业文明的
冲击下已经消失殆尽,只存在于这本书中。然而,本书体现得更多的还是作者
思想的净化过程、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的深层次思考。掩卷而思,所得到的是远远超过游记所载、独立于游记之外的
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