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囚禁了多久?

如题所述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
董健吾是中共地下党员,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宋子文同学。
1935年1月受宋庆龄之托,带着国民党中央谋求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密信,亲自送往陕北 ,因大雪封山,道路被阻,只好请张学良帮助,张学良亲自驾车送他到机场,由美国飞行员驾驶张学良的座机送他去延安,从此,二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又受宋庆龄之托,因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和医生马海德去陕北苏区,再次来到西安。任务完成之后,董健吾本想早日返回上海,张学良却要他在西安多盘桓数日。一次,张学良请董健吾吃饭,董健吾发现张学良面有不悦之色,饭也吃得很少,忙问是什么原因。原来张学良有一对明代的花瓶,十分喜爱,赵四小姐不慎打碎了一个,他很心疼。

这次谈话之后,董健吾向中共驻东北军的代表刘鼎作了汇报,告诉他张学良夫妇很喜欢瓷器,为了联络感情,可以买几件瓷器送给他,刘鼎也表示同意。于是董健吾到南苑门里找到一家古玩店,该店的老板常到上海办货,和董健吾很熟悉,董健吾从他那里买了一套宋代彩瓷,给张学良送来,张学良夫妇一见爱不释手,非以重金买下不可。董健吾却坚辞不受。

后来张学良听说董健吾要回上海,张设家宴为之饯别。席间,张问有何要求,董说:“副座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愿足矣!”张点头称是。但他又问,有没有私人要求?原来张还在为馈赠古玩一事感到不安。董健吾见张学良如此诚意,也就提出要求说:“我有三个小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面露笑容,答应照办。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突然接到李杜的一个电话,告知张学良已到上海。董健吾听后喜出望外。张告诉他要履行在西安许下的诺言,并约他第二天上午在一个咖啡馆中见面。张学良是来南京开会的,会后他轻车简从来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当时住在上海宝鸡路(现淮海西路宝庆路)9弄3号,他虽身处繁华的大上海,却一直怀念着白山黑水间的苦难父老。他曾多次派人潜往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他自己也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张学良的请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8
从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到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直到1990年6月1日,老友张群为张学良公开做寿,台湾高层军政大员孙运璇、陈立夫、马英九等齐来祝寿,张学良才公开露面,结束了幽禁的岁月.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

张学良的囚禁之地曾五次变更,1937年初,张学良被囚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窦山;1938年秋,又迁徙贵州修文县;1946年11月,张学良被骗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的阳明山;1961年秋,当张学良被解禁后,在台湾北投新建了一座小别墅。但不管到了哪里,都至少设立三道封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