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地区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疫情地区等级根据发生病例数量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与低风险。划分标准:1、高风险地区:一般是指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了50例,同时十四天内是有聚集性疫情发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可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2、中风险区域:14天以内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合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超过50病例;共合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未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低风险≠无风险,低风险区对应防范区,不再是大众习惯的此前意义上的低风险区。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相对于高、中风险区的风险低,但是相对于没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一定风险。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
3、低风险地区:没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或连续14天都无新增加确诊新冠病例。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