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状元郎、榜眼、探花、举人、进士及第等词汇,这些词汇虽然耳熟能详,但未必都能准确理解。
2. 自唐代起,科举制度逐渐成型,状元一词便源于此时。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两个级别: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州县预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而通过“省试”的考试者则被称为“登龙门”、“中进士”或“进士及第”。
3. “及第”一词意为“被录取”,也称作“登科”、“登第”或“擢第”。进士第一名则被称为“状元”或“状头”,在进士及第之后,还需通过吏部考试(选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官职。
4. 若在吏部考试中落选,则只能成为节度使的幕僚,之后才能得到正式的官职。唐代科举的应试者主要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类,生徒为官办学校的学生,乡贡则为各地自学或在民间私塾学成,他们需通过地方考试,合格后再到京师应试。
5.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基本继承了唐制,但在开宝六年之后,皇帝亲临殿试成为定制。虽然皇帝一般不亲自阅卷,但他会御览考官所选定的名列前茅者,控制科举的最后一关。
6. 经过“殿试”后,进士们便成为“天子门生”。宋代将唐代的“二元”制度变为“三元”:州县的“发解试”(举人,解元),中央省试(贡生,省元),殿试(进士,状元)。
7. 解元、省元、状元三级成为了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此外,宋代还将进士分为三甲,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北宋前三名都称状元,南宋则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分别赐予“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的头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