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有浪漫主义色彩吗

如题所述

水调歌头有浪漫主义色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好评如潮,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想象奇特瑰丽,气势恢宏壮阔,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写于1076年中秋节晚上,此时的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已有两年,面对皎洁的明月,身边却没有一个亲人陪伴他,他只能坐在明月下,一个人喝着闷酒,心里五味杂陈,于是,乘着酒兴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本身就是在中秋夜写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自然景色、个人情感、人格理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韵致。情感饱满而深沉,句句如歌如泣,非常感人。然而,读起来并不颓废,没有消极的思想,反而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

这是因为苏轼拥有积极、乐观、豁达、坚韧的个性,这种个性升华了词的格调和境界。意境深远,思想深刻,流露出崇高的博爱精神和人格理想。尤其最后几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间避免不了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避免不了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从古至今难以圆满。只希望天下所有人的亲人能健康平安,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皎洁美好的月色。

这是何等的大度和博爱,跟杜甫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何其相似,自己已经十分不幸了,却以一颗慈悲之心关心着他人,只有那些大儒才能做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是天下所有文人最高的人格理想,在苏轼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