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什么情况下是曲线,什么时候是直线

如题所述

    机会成本不变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右下角倾斜的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

    规模报酬存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一定要当所有影响因素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在同一个生产水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直线。

知识延展: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如图1—1中F点和C点比较,少生产GB数量的Y产品(资本品),就可以多生产HE数量的X产品(消费品),因此,生产HE单位X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GB单位的Y产品。那么,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资本品这两大部类的生产,到底是选择F点还是C点?或者是AD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是经济学所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如Q点),说明生产还是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如P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只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资源和失业,社会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4
  简单的说,当只有一种要素投入例如劳动,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直线,当有两种或以上要素投入例如劳动和资本,生产可能性曲线为曲线。
  一种同质要素,或者虽然是两种要素,但是两种要素可以完全替代。当然,前提是规模报酬不变。
  在古典经济学里面,假定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固定(也就是劳动者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并且是固定不变的,这也就意味着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边际报酬不变)。那么给定劳动的总量,生产可能性曲线就由劳动总量和生产一单位两种产品各自需要的劳动量决定。譬如说,如果生产一单位产品X需要a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Y产品需要b单位劳动,劳动总量为L,那么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aX+bY=L,这明显就是一条直线。而如果两种要素可以完全替代,那么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要素,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也是直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所能产出的最优产品组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满足这一条件。但是最终选择在哪一点生产就与市场价格有关了。具体说,生产点的选择原则是:该生产点的边际转换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与市场相对价格相等。
第2个回答  2013-07-22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其实就跟那等效用曲线差不多,大部分是的时候是曲线,这主要是应为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也就是说你生产某以单位的物品其生产的越多,单价就越低。如果你在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时候所针对的两件商品不满足在一条件的时候就是直线了,不过这样的商品并不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2
完全分工是直线 不完全分工是曲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