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对比关系

比如大小颜色对比,还有什么,最好具体点

﹝一﹞大小的对比

大小关系为造形要素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几乎可以决定意象与调和的关系。大小差别少,给人的感觉较沈着温和,大小的差别大,给人的感觉较鲜明,而且具有强力感。

﹝二﹞明暗的对比

阴与阳、正与反、昼与夜等等,如此类的对比语句,可使人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明暗关系。初诞生的婴儿,最初在视觉上只能分出明暗,而牛、狗等动物虽能简单识别黑白,可是,对彩度或色相却无法轻易识别,由此可知,明暗﹝黑和白﹞乃是色感中最基本的要素。

﹝三﹞粗细的对比

字体愈粗,愈富有男性的气概。若代表时髦与女性,则通常以细字表现。细字如果份量增多,粗字就应该减少,这样的搭配看起来比较明快。

﹝四﹞曲线和直线的对比

曲线很富有柔和感、缓和感;直线则富坚硬感、锐利感,极具男性气概。自然界中,皆由这两者适当混合。平常我们并不注意这种关系,可是,当曲线线或直线强调某形状时,我们便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产生相对应的情感。故我们常为加深曲线印象,就以一些直线来强调,也可以说,少量的直线会使曲线更引人注目。

﹝五﹞质感的对比

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许很少听到质感这句话,但是在美术方面,质感却是很重要的造形要素。譬如松弛感、平滑感、湿润感等等,皆是形容质感。故质感不仅只表现出情感,而且与这种情感融为一体。

我们观察画家的作品等,常会注意其色彩与图面的构成,其实,质感才是决定作品风格的主要因素,虽然色彩或对象物会改变,可是,作为基础的质感,是与一位画家之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易变更的。若是外行人就容易疏忽这一点,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要素,也是对情感最强烈的影响力。

﹝六﹞位置的对比

在画面两侧放置某种物体,不但可以强调,同时也可产生对比。画面的上下、左右和对角线上的四隅皆有潜在性的力点,而在此力点处配置照片、大标题或标志、记号等等,便可显出隐藏的力量。因此在潜在的对立关系位置上,放置鲜明的造形要素,可显出对比关系,并产生具有紧凑感的画面。

﹝七﹞主与从的对比

版面设计也和舞台设计一样,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很清楚时,观众的心理会安定下来。明确表示主从的手法是很正统的构成方法,会让人产生安心感。如果两者的关系模糊,会令人无所适从,相反地,主角过强就失去动感,变成庸俗画面。

戏剧中的主角,人人一看便知。版面中若也能表现出何者为主角,会使读者更加了解内容。所以要有主从关系是设计配置的基本条件。

﹝八﹞动与静的对比

一个故事的开始都有开端、说明、转变和结果。一座庭院中,也有假山、池水、草木、瀑布等等的配合。同样的在设计配置上也有激烈动态与文静部份。

扩散或流动的形状即为「动」。水平或垂直性强化的形状则为「静」。把这两者配置于相对之处,而以「动」部份占大面积。

「静」部份占小面积,并在周边留出适当的留白以强调其独立性。这样的安排,一般用来配置于画面四隅的重点。因此,「静」部份虽只占小面积,却有很强的存在感。

﹝九﹞多种的对比

对比还有曲线与直线、垂直与水平、锐角与钝角等种种不同的对比。如果再将前述的各种对比和这些要素加以组合搭配,即能制作富有变化的画面。

﹝十﹞起与受

版面全体的空间因为各种力的关系,而产生动态,进而支配空间。产生动态的形状和接受这种动态的另一形状,互相配合着,使空间变化更生动。

我们要建造假山庭园时很注重流水的出口,因为流水的出口是动感的出发点,整个庭园都会因它而被影响。谈到版面构成,原理也一样,起点和受点会彼此呼应、协调。两者的距离愈大,效果愈显著,而且可以利用画面的两端,不过起点和受点要特别注意平衡,必须有适当的强弱变化才好,若有一方太软弱无力就不能引起共鸣。

﹝十一﹞图与地

明暗逆转时,图与地的关系就会互相变换。一般印刷物都是白纸印点字,白纸称为地,黑字称图。相反的,有时会在黑纸上印上反白字的效果,此时黑底为地,白字则为图,这是黑白转换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1
包装设计中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这是很多商品包装中最容易表现却又非常不易把握的事情。在设计中出自高手,包装的伤口效果就是阳春白雪,反之,就是下里巴人了。在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常流行这么一名话,叫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对比关系。表现在包装设计中,这种对比关系非常明显,又非常常见。所谓这些对比,一般都有以下方面的对比:即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色彩使用的雅俗对比、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等等。 (1)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这在目前包装设计的用色上出现的频率最多,使用的范围最广。在很多平面设计上(指招贴、吊画类或局面装帧类)非常常见的。所谓的深浅对比,应该是指在设计用色上深浅两种颜色同时巧妙地出现在一种画面上,而产生出类比较协调的视角效果。通常用的如大面积的浅色铺底,而在其上用深色构图,比如淡黄色的铺底,用咖啡色的加以构图,或在咖啡色的色块中使用淡黄或白色的图案线条;还如用淡绿色的铺底;墨绿色的构图;粉红色的铺底;大红色的构图;浅灰色的铺底;皂黑色的构图等等。这些都是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用这种形式在包装设计上我们可以在一些化妆品包装上或是一些西洋葡萄酒的包装上,尤其是西欧的葡萄酒包装上最为常见。中国的张裕葡萄酒和双汇的方式腊肠以及希杰的肉制品包装大都是用这种形式表现的。这种包装形式在日本和南韩台湾也常见的。它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是明快、简捷、温和、素雅。 (2)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或叫深浅对比)这在包装色彩的运用上,同样是重要的再现手法之一。这种轻重对比,往往是用轻淡素雅的底色上衬托出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或在凝重深沉的主题图案中(多以色块图案为重)。表现出轻淡素雅的包装物的主题与名称,以及商标或广告语等。反过来,也有用大面积的凝重深沉的色素铺底。另用轻淡素雅的色调或集中一点某个色块中或全面装饰一些纹案。在这种轻重对比中,一般色素有协调色对比和冷暖色对比,协调色对比的手法往往是淡绿色对深绿;淡黄色对深咖啡;粉红对大红等,而冷暖色的对比则多为黑色与白,红与蓝等。 (3)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或大小对比)这种对比,主要在一个包装画面的设计过程中,使用色素上从一个中心或集中点到整体画面的对比、即小范围和大范围画面间的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洗涤化妆用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产品的包装盒上,整个面积的干干净净的什么没有,就中间很集中的出现那么一个非常明显的重颜色的小方块(或椭圆型的或小圆型的)然后再从这小方块的画面上体现包装物内容的品牌与名称的主题,这既是点与面的结合,又是大与小的对比,偶尔也有从点到而逐渐过渡的对比。(4)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统一100方便面,它们的包装袋上,下半部是每杂的方便面实物图案,而在它画面的上端却是整个的干干净净的大绿大红颜色,然后非常显眼地突出“100”字样,再看《包装世界》杂志66期的封面(也叫书的包装)。用一个大面积的草编实物照片铺底,显得很繁杂甚至连包装世界四个字也繁杂进去了,可是正画面的中心位置,表现出了干干净净的一个圆色空白。在其中标明“本刊2000年将扩版增容”“欢迎您到当地邮局订阅”。就这么简单而又简捷,却匠心独立地把该杂志最需要表达的思想重心托出来了。笔者也曾在商店见过一种水饺的包装袋和一种调味料的包装袋整个画面采用绿色的黑色的和黄色的色素并相互交织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即想表现商标被迫无耐地又想表现名称,还想表现陪衬图案,结果由于其中大面积的繁杂的设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暗衬图案出现,而把上述本该说明的主体全部冲淡了,淹泱了,造成这种包装在人的心理上一种压抑和烦燥之感,自然也影响着销售。 (5)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雅欲对比,主要是以突出俗字而去反衬它的高雅。而这种俗的表现方式,是用颜色的“脏”乱和无序进行(实际上独具匠心,一些西方油画很关于这种表现——即现代抽象艺术)。这种构图,要么是一种象征性地揭示主题,要么是为主题“烘托荷花”服务。使之万花丛中一点红。如在一个包装画面上无所用心地看上去是胡乱地将乱七八糟的颜色一堆或扔涂在上面。然后悄悄地一旁或在其中巧妙地点晴出图案的主题。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除了包装以外,甚至书的装帧、广告、宣传画上的海报,电视上的休闲栏目都有这样尝试。 (6)包装设计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这种反差对比实质上是由多种色素自身的不同而相互间形成的反差效果。这种反差效果通常表现方法是:明暗的反差(或叫阴阳的反差),象中国的易轻图;冷暖反差,如红和蓝的对比;动静的反差,如淡雅平静的背景与活泼乱跳的图案文字对比:轻重的反差,如深沉的色素与轻淡的色素对比等等。 综合上述这些色彩的对比完全是因为一种图案需要通过各不同颜色的对比而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但是这种色素又是构成整个包装图案要素必不可少的物体,有些图案,甚至就是不同色素的巧妙组合。因此,在研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握色彩和色彩自身的对比关系,也就无从谈得上设计出好的包装图案来。 了解更多包装设计信息请登陆: http://www.ssbwbj.com
第2个回答  2019-12-31
在设计中,对比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凡是要想使某个元素更突出,就必须有与其相对的元素进行比较。在追求画面对比的同时,应注意不能对比变化过大,不然会使形象元素之间互相争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失去美感。

  画面应该既要有对比、变化,又要有调和、统一。一切设计作品,只有处理好构图的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才能取得好的画面效果。

  我们可以将构图的对比主要分为聚散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六个方面。

  ①聚散对比。聚散对比指的是密集的图形和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应注意保持好各个聚集点之间的位置联系,并且要有主要的聚集点和次要的聚集点之分。

  ②大小对比。大小对比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在设计中,经常把主要的内容和比较突出的形象,处理的较大些。

  ③曲直对比。曲直对比指的是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关系。画面中过多的曲线会给人不安定的感觉;而过多的直线又会给人过于呆板、停滞的印象。所以,应采用曲直相结合的方法。注意:这里讲的直线包括文字排列所形成的线。

  ④方向对比。凡是带有方向性的形象,都必须处理好方向的关系。在画面中,如果大部分元素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元素的方向不同,就会形成“方向上”的对比。

  ⑤明暗对比。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明暗关系的适当配置,不然会使画面浑沌而没有主次。

  除了以上几种对比关系外,还有虚实、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关系,由于道理与上面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在设计运用中,我们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对比关系,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对比和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构图技巧,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对比因素之间的协调性。要做到画面中各个对比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①处理好全面的统筹安排,使画面的布局充实丰满,避免主体物偏挤在某个角落或平均分布。

  ②画面各部分要主次分明,同时主次关系要有联系。

  ③各对比因素之间,必须有疏密变化。

  ④注意画面明暗色调的对比,要有一定比例的重色块和亮色块。

  ⑤画面应注意整体的对比关系,避免过于繁琐的变化。

  在设计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某种形象和内容。例如:采用了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关系,使画面具有曲线柔美和动感的同时,又具有直线的直爽和豪迈感。推荐阅读:中规中矩!设计必备的构图法则!

  任何一幅作品不能没有对比,但也绝不能没有调和。那么什么是调和呢?调和是指画面中各个组成部分整体上达到了和谐一致,并且能给人视觉上一定的美感享受。达到调和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在作品中必须有共同的因素存在。

  ①形象特征的统一。形象特征的统一是指整体的特征风格要调和统一,在多种形象元素存在的画面里,为达到形象特征的统一。

  ②色彩的统一。首先在明暗关系上做到统一;其次在色相上做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以同类色为主调,配置以适度的间色,再以少量的对比色加以提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③方向的统一。凡是带有长度的形象,都具有方向性,一般情况下,在画面整体中,要有一个主流方向,同时也要有适当的接近主流方向的支流加以配合,这样的作品才会给人以美感。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在设计中应注意两者的协调关系。

  ①接近的方法。各种不同有变化的部分,距离接近的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距离都接近的图案,具有相同要素的更易显得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近、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②连续的方法。在构图中会经常使用到这种方法,把各种不同的形态或各种不同的色彩的图形,用一根任意形状的线不断地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③拼贴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将不同而复杂的造型要素,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从视觉上得到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
第3个回答  2013-07-21
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各色相间在搭配时的大小,主宾对比关系.对同面积的黄色和紫色来说,其色彩重量感,进退感是有很大差异的,黄色显轻,有前进感;而紫色显重,有后退感.在配色时,为了求得页面的主色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