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作品及作者简介

如题所述

1、《高山流水图》绘一座圆柱形突兀山峰矗立在群峰之中,一旁山壁陡峭奇险。山下苍松掩映,松下有一隐士席地盘坐,正在观看对面的瀑布。

山石皴线,老笔纷披,石上苔点,极为随意。画中自题:"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戌中秋前一日,瞿山梅清时年七十有二。"甲戌年即公元1649年。梅清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尤其是石涛,从此幅中我们仍可看出两人在艺术上的相通之处。

2、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自谓“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用线盘曲,富有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

他长期深入黄山。多写生黄山真景。虽经常自称学元代,却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风格清俊高逸,表现山峦的云烟变幻,松多奇苍。曾用卷云皴,给人苍茫感觉。他的《宣城二十四景图册》,堪称平生呕心之作。人称他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

他间亦画梅,其梅画烟云历落,枝干奇古。72岁时所作的《高山流水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苍劲的运笔、酣畅的墨色、及皴法、用点均更多石涛意韵。梅清笔下松弛中见功力,零乱中求整秩,经纬明快,恬适流畅。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图》纸本墨笔,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梅清七十二岁时,而仅在两年后,这位大师就长眠于世。

画中描绘了一座柱形山峰伫立在群峰之中,以瀑布高山流水为对象,极为随意地营造了一种清幽之境。

画面中山体由上而下地倾泻,雄壮中略有飘逸;点子皴的用法更是将两幅画的神韵一展无遗,也可以从择夫画中看出梅清的《高山流水图》有一种回归早年画风的倾向向《高山流水图》是梅清晚年创作的一次飞跃,不论从笔法还是取材构思上都有一定的突破。

梅清的《信山流水图》用其独特的构思和笔墨语言表现了黄山的奇景,在众多描绘黄山的画作中显得别具一格。在梅清的画册中几乎每本都有松谷、翠微寺、鸣弦泉、天都峰、莲花峰等名胜,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画出其不同的主要特点,以致同一个景物却可以让观赏者欣赏不同的画面,着实可以看到梅清的深厚功力。

梅瞿公善画松,这在许多的古书中都有记载。梅清画松好用淡墨起笔,挺阔的松尖在以浓墨润色,松枝用细笔的手法精妙铺排,让人感到苍劲有力。

在《高山流水图》中,画面近处的迎客松向左面倾倒,使得画面出现左倾的感觉;每棵松树形态各异“左右互倾”的松树相互辉映,整个画面都丰满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9
百度有、帮忙采纳下嘛、过下任务、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