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_有哪些药用价值?

如题所述

萆_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但是我们生活中可能用得不多,因为萆_主要是用于中药治疗各种湿气内滞的问题,萆_也有很好的利尿通淋的作用,所以一般主要用于利尿药的配方当中。临床上使用的多,那么,一般萆_都还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本品为较常用药,别名赤节。始终《名义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又名白菝葜。
别名:绵萆_,粉萆_、_夕。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萆_,福州萆_,粉背萆_的干燥块茎。前两种为药材绵萆_,后一种为药材粉萆_。多在产地加工切皮。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以及江南各地均生产。
性状鉴别:绵萆_: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粉萆_: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炮制:生用。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2、用于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_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_分清饮。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_“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于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4、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_祛湿汤。
用量: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
1、程氏萆_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_9g,黄柏9g,石菖蒲4.5g,云芩12g,白术9g,莲子心6g,丹参4.5g,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
2、萆_分清饮(杨氏方):川萆_9g,益智仁6g,乌药9g,石菖蒲4.5g,茯苓9g,生甘草3g,水煎服。
3、萆_祛湿汤:川萆_9g,黄柏9g,生苡仁15g,赤芍9g,丹皮9g,泽泻9g,生滑石12g,通草3g,水煎服。
注:
1、萆_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2、另有一种红萆_,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黄色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
3、四川省内萆_和土茯苓常相混用。
4、一般习惯认为萆_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注意:萆_分清丸怎么吃的具体用法用量如下: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此外,服用萆_辨明丸通常4周为一个阶段,并且通常是不主张饭前吃的,这么对肠胃的影响损伤比较大,并且起不到极好的吸收效果。药物简直都是在饭后半个小时服用的,这个时分对肠胃的影响损伤比较小,并且能够起到极好的药效吸收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