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平时说话

道士平时是怎么说话的?比如称呼别人、习惯用语?

道教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国教,曾对政治、经济、哲学、医学、养生学、以及民俗等多方面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它所积存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楼观台作为道教祖庭,道士们怎样生活着?这里为您解析楼观台道家生活。 晨:在道界的说法是开静、止静。早晨5点,道士们就起床了,梳头、洗脸、穿袍、戴冠。道士着装也有讲究,刚出家时披发,平时穿便衣小褂,分直襟、斜襟,大领、小领,上殿时穿长袍,头巾也分福字巾、逍遥巾、庄子巾、混元巾、一字巾、上阳巾等,道冠分太阳冠、混元冠、莲花冠、上清冠、五老冠、卯酉冠。 5:30,烧香鼓敲响,值殿道士给神像供茶、供水、烧香,打扫殿堂卫生。不值殿的道士们打拳、散步、静坐、练功。除了烧香鼓,还有召集鼓、长征鼓等,板路都不一样,出家时间长了,一听就能分辨出鼓声中传递的信息。 7:00,道士们进入斋堂吃早饭,早餐是馒头小菜和稀饭。卯时进早餐,午时进午餐,酉时进晚餐,每餐半小时,四季不变。道家很讲究卯(5:00~7:00)、午(11:00~3:00)、酉(17:00~19:00)、子(23:00~1:00)这四个时辰,认为每日当临其时,正是阴阳交媾之时,此时辰进餐有利于养生保健。 7:30,清扫院落卫生。 8:00,开启庙门,迎接游人和进香客。  午:这里宫观就是一个社会组织,有许多道士在这里工作、生活。上午道士们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值殿道士每天守殿4~5小时,中午11:20两班交接轮换。  楼观台属全真龙门派,共有67名道士,60岁以上的8人。30岁以下的4人,其余全部是中年人。道观里内外大事由监院负责,下设八大执事:客堂负责来客接待、寮房负责日常安排、典灶负责膳食、经主负责斋醮法事、账房负责财务管理、巡照负责安全保卫、保管负责庙产公物。主殿老子启玄殿设有大殿主,相当于祖师爷和护法者角色。  吕祖殿旁有“希声堂”,是前任监院、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的居所。任会长,雪髯飘飘,一派仙风道骨。他年近八旬,身兼数职每天忙碌不停。  午餐,11:30开饭,道人进入斋堂坐定,午餐4个菜,有米饭,也有面条。用膳以前要化食念咒,先念供养咒,继念结斋咒,典灶向灶神化纸、上香,并象征性供饭,逢戊日除外。戊日为道家忌日,不仅是斋堂,庙内各殿均不上香,亦不敲磬。这一天常常用于清理神台卫生擦洗神像打扫神龛。用斋毕,各自擦净桌面,洗碗放入碗柜。朝上拱礼而退。“全真道”饮食从素,不动荤腥。但道家所说的荤腥,最主要的还不是鸡鸭鱼肉,而是葱蒜香菜,吃这类刺激性强烈的调味品能引起五脏反胃。  下午:这时是道人的业余时间,楼观台道士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喜欢武术,有的打拳,各拥其乐。  昏:傍晚5:00,鼓声再次想起。晚饭5:30,晚餐2个菜,还是米饭馒头。偶有辟谷的道人不吃饭,实际不吃主食,还吃蔬菜和水果。  黄昏,庙院里已很少有道士出入。庙里历来有清规戒律,楼观台的道士们淡定自如,洁身自好。庙里的运行准则是: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影响集体的秩序和利益,集体不干涉道友的个人自由和日常生活。道家戒律有清规、清戒、禁戒、无得戒、说戒、持戒、违戒、破戒、九真戒、十善劝助戒、三界戒、三遵戒、太上十戒、受持八戒、洞玄十恶戒、修斋十戒等66种,斋法也有九天斋、涂炭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长善斋等86种,每条戒律自成一制,管束道士行止。  夜:农历每月初三、廿七、甲子庚辰日之夜,要拜北斗星。仪式通常从7:30开始在老子殿举行,众道士先在大殿内坛前念《北斗经》,念过一阵后鱼贯出坛,再到殿外院子设的外坛念经,并转太极,先顺转几圈,再逆转几圈,主祭的道长手举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旁边插五色旗,置放七星灯和一口方斗,斗内放五谷。仪式一般持续1.5~2小时。  客堂里住宿着外地云游挂单的道友,作息也与常住道人完全相同。楼观台经常接待挂单的道人,陌生道友见面问话皆有讲究,不能问“打哪儿来”,而是问“这位爷尊姓?仙姓?从哪儿回来?”因为出家人以庙为家,处处庙宇都是家。  庙里规定9:00熄灯,道士们宽袍休息,通常从8:15或8:30后,就不允许“串单”,也就是串门,因就寝前一些道人有打坐的习惯,不喜欢受到别人打扰。  楼观台道观有数十亩用于耕种的土地,播种、收获也是道家人乐于其乐的事。  楼观台道观管理井井有条和当家人有密切关系。任兴之道长40出头,年轻有为,现担任楼观道观监院,兼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他对道学颇有研究,热心为道友服务,人缘极好。都管任兴少34岁,1994年在山西晋城出家入道,1999年到楼观台,曾进入中国道学院深造。  楼观台已存在了两千余年,一山香火仍将延续下去。一代代道人忠实遵守古老的礼仪和清规戒律,也伴随盛世续写着全真派的辉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2
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