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到清朝儒家思想的演变

具体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朝代的代表人物

热心网友 31分钟前
儒学起于草根,儒学本是丧葬礼仪之学,儒生吃不饱饭也没有好衣服穿。
故先秦儒家朴素,强调“仁/义/礼“,恢复周礼和社会秩序并不受待见;
秦取法家,藐视儒家;
汉初刘邦看不起儒家,取黄老无为而治,成文景之治
董仲舒注入君权/大一统理论,深受汉武帝喜欢成为政治主流;
魏晋南北动乱年代,被汉朝官方强加解释权的儒繁文缛节,已不适应时代需求,门阀制度和社会东论,士人消沉苦闷,玄学流行,挺身而出如典型代表曹操内儒外法。
唐开放,儒释道三教相争,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彻底失去,和道佛中互通交流;
宋元儒家回归正统,元朝开始科举完全采用儒学,成为官方主流思想,儒学下沉到家庭日常,三纲五常理论,道德神论加持,应需而成。
明工商萌芽,民众开智,传统儒学再次发展,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完成儒学对民众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清朝曾国藩为儒学践行者最后一位半圣,但儒学理论并无实质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7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 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2)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3)清初: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3. 儒家思想三次转变
先秦时期,可以称为第一阶段,其伦理色彩浓厚,我们称之为伦理儒学;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即第二个时期,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厚重的神秘色彩.第三阶段变化是宋明时期,这时候的儒学兼收道,释学派思想,使自己的哲学化,思辩化的色彩浓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