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相貌特征?

李白的相貌是什么样的?有出处吗?

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于李白的画像流传下来:

1、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饿虎一样。

2、身高,《与韩荆州书》中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意思是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心里有很大的抱负和志向。据此推测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以下。

扩展资料:

李白的一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李白的六大谜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李白的超级追随者魏颢,原名魏万,又曾改名为魏炎,一心希望目睹李太白的风采,历经千辛万苦,跑遍大江南北,终于在广陵撵上了李白。他看到的李白是什么样子呢?在《李翰林集序》中,他描写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头大目深,似乎与古书中所说的什么“碧眼胡僧”的样子差不多。胡怀琛先生得出结论说,这或许说明李白的母亲竟不是中原地方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20
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在我的眼里,发髻高耸、长袍飘然、左手握酒壶、右手举酒杯,对着苍茫的天空、对着一轮孤月,仰天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这样慢慢的,心湖里荡起片片涟漪,青莲居士从遥远的唐朝徐徐的向我走来.
我眼里的李白不畏强权,才华绝世.少年时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文武全才.然而唐玄宗只让他侍诏翰林,做文字侍从之臣.仕途的不顺,社会的黑暗,当朝皇帝沉溺于杨玉环的美色之中,夜夜笙歌,那里管人民的疾苦、社稷的安康?李白的诗里流露出太多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空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却不能才尽其用,然而,决不阿谀奉承、摧眉弯腰.借着酒劲让杨贵妃宠爱的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磨墨,蔑视强权、挑战皇威,嬉笑怒骂,何其痛快!
我眼中的李白是热爱祖国山河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最高峰,是风流倜傥的真名士!赞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现黄鹤楼美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字里行见又流露出童稚的想象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的眼里、他的字里流露出对祖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无限眷恋!
我眼里的李白渴望从军展抱负,怜惜守护边关的将士.李白仗剑走四方,诗里透露出投军抗敌的意愿.“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对戍边战士的无限理解“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舍家离子,只为报效国家,奈何皇上不委以重任,只能独自忧愁:“白发三千丈”多少的无奈,多少的凄凉,使得华发早生?
我眼中的李白珍惜爱情、重视友情,是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妾发处覆额,折花门前倒,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没有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不渝,怎能留下青梅竹马的传世佳句?“长相思,摧心肝”亲爱的人啊,隔着千山万水,让点点思念随着白云飘进你的梦乡!李白对朋友肝胆相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贺之章、杜甫都是他的知己、他的文友.
第3个回答  2020-04-26

历史中李白的长相到底如何?语文老师为何从来不告诉你,视频中诠释了历史中李白的长相,相信很多人对李白的长相抱有很大的好奇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