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迎接客人时的习惯是?

如题所述

1.服饰: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2.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

3.婚俗: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4.待客: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边握手、边问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

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再次光临。现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5. 禁忌礼节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忌摸头、忌别人打狗、忌产妇住处外人进入探访。病忌,牧民家里有重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古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主人在宴请客人时,先让客人切下一只羊耳朵和一块肉吃下,然后主人再动手切肉进行招待。客人进门、入座、喝茶、敬酒、吃饭,都严格沿袭年长人优先的传统。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

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坐西边,女人坐东边。

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扩展资料: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古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8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

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扩展资料: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4
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现在,许多风俗习惯仍保持着原来纯朴的古风,体现了蒙古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文化素养。
当客人来到草原,好客的主人会手捧洁白的哈达迎接。客来敬茶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礼节,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这碗茶客人一般是要喝的,如果不喝,主人会觉得客人没有礼貌,接着主人会给客人端来各种奶食品,客人也要吃一点,不然主人会觉得自己慢待了客人。接着家里的女主人会为客人端上醇香的奶酒,并为客人唱起优美的祝酒歌,当客人接过主人的奶酒,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意思是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意思是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意思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也可不饮,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如果客人是贵客,主人还会设全羊席来款待,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作为蒙古族最高礼遇的全羊席不仅保留在民间,还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招待国外贵宾的礼遇。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目,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众性的盛大集会,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活动.那达慕大会传说始于汉代,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一般一年举行一次,每次数日,多在农历七、八月牲畜肥壮的时候。这时的草原绿意昂然,花儿竟相开放,蔚蓝的天空上,点缀着几朵白云,那达慕大会就这个美丽的季节召开。届时,四面八方的牧民,会纷纷赶来参赛或观看比赛,比赛项目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马术表演等传统项目,大会期间,还开设贸易市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还要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诵佛,祈求神灵保佑,祝愿草场茂盛,牛羊肥壮,人畜两旺。晚上,牧民们会围着篝火,随着马头琴声,纵声高歌,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蒙古族还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无论何时何地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生活、英雄的热爱。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明快、舞步轻盈,舞蹈者用那丰富多采的舞蹈语言,表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勤劳勇敢的性格。尤其集体舞中的“安代舞”,使大伙都融入热烈的气氛之中,极具民族特色。
内蒙古传统乐器有四胡、三弦、笛子、火不思等,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马头琴,当马头琴声响起的时候,那婉转的旋律、醇厚的音色能把所有人都带到辽阔的大草原,那时而低回、时而高亢的琴声比画家的画、诗人的诗更能让人陶醉。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房。蒙古包所以成为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房,是由其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及其生活方式决定的。内蒙古地区一般多风、多雪,蒙古包由于是圆顶,所以阻风力小,包顶积雪少。蒙古族牧民是以畜牧为主,移动放牧,这就需要经常搬家,而蒙古包制作简单、拆装方便,非常适合这种生活方式。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创造自己美好多姿的生活,这里是令人陶醉留恋的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我们语文书上有,要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给客人端上奶茶,奶豆腐,以奶食,羊肉为主,每年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项目是摔跤和那达慕晚会。

希望喜欢,都是自己打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