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垄断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垄断地位,请分别分析英国确定和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主要原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的主要表现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3、主要发明:

领 域
成 就
意 义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和柴油机先后诞生;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相继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

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联系。

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使用。
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③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二、垄断的形成

1、形成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企业间竞争加剧,促进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

2、形成过程: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3、主要垄断组织:①流通领域:卡特尔、辛迪加等

②生产领域:托拉斯等

4、形成时间:19世纪晚期

5、形成概况: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部门是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垄断较发达的国家为美国、德国。

6、评价(影响):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实质: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③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④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政治前提:19世纪6、70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②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准备了充足的原料、资本和市场。③科学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2、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经济上:极大的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推动了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度;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都基本定型。③殖民方面:帝国主义要求在经济上输出资本,在政治上瓜分世界,使帝国主义各国掀起瓜分全球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

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加剧。④国际关系: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成为一战的深刻根源。⑤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东方的扩展,导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⑥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发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垄断组织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被誉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最先开始,它们以新兴工业震撼了世界,经这次变革,美、德远远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过去,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它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则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尽管垄断组织独占生产与市场必然会带来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垄断组织垄断了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②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③垄断的形成,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④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使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⑤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如“一战”就是明证。

5、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不断走向成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强。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以手工工场为生产和管理方式;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发展则是以机器生产为主,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组织形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垄断作为组织形式,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成为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作为资本主义利益的代表的国家政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经济职能不断扩大,先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到后来开始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最后则发展到直接参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②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欧亚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④美国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⑤内战后的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2、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

①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3、帝国主义特征:由于托拉斯是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二、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①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③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④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2、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3、帝国主义特征:“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原因:容克地主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联系密切,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精神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一起。

三、英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但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②英国作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2、经济缓慢发展的状况

①尽管英国工业在世界上还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但已经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世界工厂”地位);

②英国的工业产量降到世界第三位。

3、帝国主义特征:“殖民帝国主义”。

四、法国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①法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

②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③普法战争的失败,战后的割地赔款,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④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而不是投在生产领域,投资国外远远多于投资国内,每年收取巨额利息。

2、经济缓慢发展的状况:19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生产仅次于英国,据世界第二位;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

3、帝国主义特征:“高利贷帝国主义”。

五、俄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主要原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2、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特征:由于俄国的封建势力仍很强大,沙皇政府又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因此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帝国主义特征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工业革命的进行。1885年气候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

③中日甲午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明治政府起了重要作用(如扶植私人资本)。

2、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产生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帝国主义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原因:日本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而是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4、日本的对外侵略

①原因:日本天皇政府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征服朝鲜是征服中国的第一步。

②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内容:迫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强迫朝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享有领事裁判权。

影响:《江华条约》是朝鲜同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美、英、德、俄等国都强迫朝鲜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③1894—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增强了控制朝鲜势力。

④1904—1905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趁战争获胜之机,在美国的支持下,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

⑤1910年,日本迫使朝鲜政府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
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三种类型:①经济飞速发展: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这两个国家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发达,但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③以俄国和日本为代表,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但由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加之与前面四国相比,经济基础薄弱,因仍然落后于美、德、英、法四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发展状况

国 家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快慢原因
帝国主义特征
认识

较快
美国
经济发展最快,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①幅员辽阔,资源丰富;②西部开发提供了原料、市场;③欧亚移民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经验;④欧洲资本涌入;内战扫除障碍,战后政治相对稳定。
托拉斯帝国主义
经济政治发

展不平衡改

变了帝国主

义之间实力

对比的变化,

加剧了帝国

主义之间的

矛盾,导致

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



德国
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①国家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②法国50亿法郎赔款提供资金;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丰富矿藏提供资源;④后起国家更易于采用新的技术设备。
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

相对缓慢
英国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失去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工业产量降到世界第三位
①殖民帝国使得英国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②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设备陈旧,大量资本输出国外。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工业产量降到世界第四位
①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造成农业技术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②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妨碍了新技术和设备的采用;③普法战争造成巨大损失,割地赔款妨碍了经济发展;④资本投放到信贷领域和国外。
高利贷帝国主义

迅速但落后
俄国
发展迅速但总体落后
封建残余严重
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
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落后
①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甲午战争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在④日本政府的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3、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①形成原因:17世纪中期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又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因此,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丧失原因:英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有广阔市场,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美、德等国的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的英国,使英逐步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因此,在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

4、如何认识和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①经济变化: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日本政府的保护下,日本产生了垄断组织。②国际地位变化:摆脱了受西方国家奴役、侵略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③对国际形势的影响:由于国内市场狭窄、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手段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而是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原料产地和市场,因此,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对外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日本自身进行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建立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基础之上。

5、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①经济不平衡: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国“世界工厂”→美国独掌世界经济霸权→资本主义经济走向多极化这样一个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美、德、日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迅速,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俄国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产量中地位的变化。

②政治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的影响下又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造成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说,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差异是两个主要原因。

造成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差异主要是历史的原因。英、法、美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冲击大,改造也较为彻底,因而这些国家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日、俄等国则是经过不彻底的社会改革或是王朝统一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旧的社会残余大量存在,因而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势力较强。

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从历史角度讲,英法美民主传统浓厚而德意日则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因而后者易于建立法西斯专政;从现实角度讲,德意日三国受经济危机打击重,摆脱危机困难;而英法美经济基础雄厚,摆脱危机则相对容易一些。因而前者急于采用极权形式恢复其经济秩序。

③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其矛盾产生的根源,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密不可分;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借鉴,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评价不能走向极端。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其发展也是由经济决定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政治发展的阶段性。例如,就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而言,手工工场时期因经济不发达,故只确立了一些基本的政治原则(自由、平等、法制),没有完备的政治制度体系;到了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快,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体系;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定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发展成熟(如政党政治、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特别是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已更加健全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机制。

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充分。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旧传统的打击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证了资本主义政治上的稳定;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较多地保留了封建残余势力,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俄国以沙皇专制统治为主要特征,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极富军事封建性;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的概括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垄断方式很特殊,是在政府的扶植之下走上垄断道路;专制表现在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侵略扩张,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日本的国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5
解析过程:
你好!这个题目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不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采取了不同措施导致了不同结果和不同影响。之所以不会分析,是因为你的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呵呵
答案:
(1)确立原因: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丧失原因: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没有利用最新技术及时更新;依赖于殖民地,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的冲击。
(3)启示:抓住机遇,采用最新技术;立足于发展本国经济。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去“状元365”提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3
确立: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丧失: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过分依赖殖民地,不重视国内的技术投入和设备改进,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后来被美国和德国所赶超。

丧失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失去了前瞻性、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缺少足够的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及大的投资引领计划,体制转为享受而非创造。工业垄断的前提是技术垄断。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3个回答  2013-08-03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最先爆发,并以英国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德国和美国为主。而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更加方便,更加清洁环保以及更加巨大。
启示: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第4个回答  2013-08-03
英国作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取得巨额利润,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国内工业投资相对减少;它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老的工业部门设备陈旧;英国人心理较保守,影响了设备更新。
启示:科技决定生产力;政治反作用与经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