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思想概括

具体

庄子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一、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到达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

二、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主张以“无为”来积极地寻求真正的生命出路,也就是以精神上的超越把人从生命困境中释放出来,认为人只有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世俗观念和习俗,通过“心斋”,“坐忘”,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来达到精神自由境界。

三、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庄子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扩展资料

庄子的主要成就:

1、文学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2、哲学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3、思想

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0
庄子哲学思想

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在庄子中则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了空前绝后的进展。?

不过,绝对、抽象的“无”还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顶点,庄子哲学的顶点是“矛盾”。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道家的思想体系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即由庄子哲学中内在的、并且又是由庄子自己提出来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庄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的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庄子自己没有解决。

庄子自己很可能没有识意到他是要表达“道”的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但在他的哲学探索过程中实际上是确实表现出了“道”的兼有开放性的双重性。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因而也是实用的、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体系具有封闭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就不是实用的和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因此就空前绝后,往而不返,不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尤其是“不为王公大人所器”。但是时过二千数百年之后,从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上看,从现代开放环境的背景上看,庄子哲学以揭示矛盾、表现为开放,而不是以涵括矛盾、表现为封闭作为结束,就并不比儒家的提出一个完备、实用、但却封闭的体系缺少意义。认识到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

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之明,有星辰随转,有旦暮之期。春夏秋冬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但有序的现实物质世界的本原和根据是“无”,而“无”的展现形式又是“无所可用乃为予大用”,从而使得在从“无”到“有”的物质运动与生化过程中,存在着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从生命的意义上看。庄子认为“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道”。人从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上获得了自身的生命意义、存在意义。但“道”之于物,生生不休,变动不居。对于万物来说,生为体,死为尻,生如得,死如丧,生死一守,“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生的意义又从而为“道”的更高层次所否定了。?

从对“道”的认识上看。“道”无所不在。日夜萌于前,春夏秋冬四时代序。“道”在蝼蚁,在瓦甓,在屎尿。“道”可道,可名,“道”的痕迹至显无遗。但是在“道”的认识和描述上,“道”非常道,非常名。“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之为不知,不知乃知之。所以,如果庄子知“道”,就应该抱一自守,对“道”不加论述;如果庄子对“道”屡有论述,著书十余万言,申之无已,这个“道”就应该不是真实的“道”。?

道家学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认为有“道”,以“道”为精,以“道”为本,叫作“主之以太一” ( 《庄子·天下》 ) 。庄子继关尹、老聃之后十分认真地坚持了“道”的绝对性、一元性,力求建立道论的封闭体系。但在庄子坚求乎“道”的过程中,却因为同时出现了“道”自身内部的矛盾现象,从而使道论导向了开放。一方面“道”是统一的,不统一就不是“道”,“道”只能是统一的;另一方面,“道”实际上并不统一,还存在着内在矛盾,包含着它所不能包含的因素。既然“道”是统一的,也就不必要有人类对于“道”的追求探索;既然“道”并不统一,也就不能先验地称之为“道”。?
第2个回答  2013-07-30
亲,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 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天人合一是道教最高信仰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所谓清静无为就是克制外欲,清神静心,顺应自然,不加强制(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完全相同)我说的都是大概,建议你多看相关书籍详细了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庄子哲学思想:
1. 道论。 道既天地万物所生的总原理,有物既有道,无始无终而永存。
2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变化之中。
3.主张顺气自然,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平等。
4.绝对精神,绝对逍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7-30
撒旦法个撒旦法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