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7岁看老”有科学依据吗?

如题所述

 


       å¸¸è¨€è¯´ï¼š"3岁看大,7岁看老。


      "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3岁大脑开发关键期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发大脑潜能必须尽早。我们知道,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视、听、触觉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岁以后,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这时大脑的结构就已经牢固成形。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脑的发育过程已经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计算机一样,硬盘已经格式化完毕,就等待编程了。

  

  正因为如此,孩子幼时的生活经历将会极大地影响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程度。在一个充满忧虑和紧张气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压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的婴儿则会与环境频繁地进行交流,进而促进额叶前部的循环,这样就增加了以后对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岁学习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列出了以下8个线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

  

  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

  

  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的词;

  

  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

  

  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

  

  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

  

  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甚至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但当我们接着展示第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她对13~14个月大的婴儿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从上面的线索和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 3岁语言爆发期】

  

  父母们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间词汇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一种“滚雪球”效应。

  

  科学家认为,孩子学习语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学习,而是存在突然的“语言爆发期”现象。例如在2岁之前他们对语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岁之后突然某一天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

  

  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无论一种语言有多复杂,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民族人都会熟练运用,比如拉丁语,现在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那时候连罗马帝国的奴隶也会讲拉丁语,而且当时拉丁语的难度与现在几乎一样。

  

  3岁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通常来说,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会表达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会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或者连词,而且还会使用长句和分句了。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从无意识的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且已经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

  

  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在这些不被察觉的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产生了令父母惊异的必然结果。

  

  6岁儿童的语言表述已经非常准确了,他们了解并且能够使用母语的一些规则。可以说,到了这个年龄段,我们的孩子已经独立完成了学习语言的整个过程。如果他们没有这种自觉、自然地学习语言的能力,那么人类历史上就不会取得如此众多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正是语言的不断发展,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孩子1~3岁期间,他们自己能够学习多个词汇,且学习的中等难度词汇比简单词汇多。这就意味着父母无需为各种声称能提高孩子词汇量的“新发明”而花费时间和金钱。抓住这一时期,多跟孩子说话、多读书给孩子听,才是提升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

  

  【身高增长取决于3岁】

  

  几乎每个妈妈都有定期为孩子量身高的习惯。看着那条红色的身高线一点一点往上提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怀里的小宝宝一点点长高,慢慢长成少年、青年,每个妈妈的心里都充满喜悦。那么,孩子是怎样长高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青春期,是人长高的两个高峰期。人从出生至成年体格的长成,其生长速度不是匀速的,出生至2岁时共长28厘米,其中在4个月以前、5~12个月、1~2岁这3个年龄段各完成1/3。2岁前营养对生长的影响远超过遗传因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2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匀速长5~7厘米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换言之,一个身高170厘米的成人,其身高1/3以上是在出生至2岁形成的。所以说,3岁前如受到营养、疾病或药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其对身高的损害将大大超过3岁后。


  总之,无论从大脑发育、智力开发、身体增长、性格培养,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说,3岁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一人生成长的黄金期。


参考地址&推荐阅读:

http://www.qbaobei.com/chengzhang/1-3/youerjy/20120705_207034.html

http://baby.39.net/a/2011310/1629056_1.html

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60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3岁看大,7岁看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番调查分析。结果无疑是让我们兴奋的。因为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针对这一结果卡斯比教授在2005年专门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除了3岁以后为孩子选择一个诸如以蒙特梭利教育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好幼儿园外,下面一些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1、早起锻炼

我们都知道早起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不过,有研究表明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会使其拥有一个更健康的成年。最重要的是,这还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在青少年时期,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感受,而不只是看到身体外表的样子。

培养好习惯的关键在于寓教于乐。对于小宝宝来说,可以带他们到街上散散步,看看邻居家养的花,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听听音乐、玩玩游戏、在客厅里随着欢快的乐曲跳跳舞。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挑战,可以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绕院子或街区跑一圈。

2、睡前故事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变聪明,就给他们读一读童话故事。如果你想让他们变得非常聪明,那么就多给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这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告诉我们的。

3、培养感恩之心

许多研究表明,感恩之心与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不仅对成年人如此,对儿童也是一样。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考夫曼说:“具体一点。不要问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试着问一下‘你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或者‘你觉得什么事情很难办,但你仍然尝试去做了吗?’ 
”你可以通过一件件小事,告诉孩子你的感激之情。比如对孩子说“我很高兴今晚和你共进晚餐”。

4、不被忧虑困扰

自1998年以来,因焦虑而寻求帮助的儿童增加了一倍。我们都有过焦虑的经历,教孩子一些释放焦虑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将担忧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撕掉,还是睡觉时把它们放在一个“烦恼盒子”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以做得有趣。

7岁之后,孩子的各种习惯和性格逐渐养成,再想要去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父母,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挣钱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孩子成长的这几年错过了,再难弥补回来。

 拓展知识

依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ī jù,意思是基础,按照、根据;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也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出自《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01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道理,但不绝对。
事实上,孩子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中国有句老话的前半句说“三岁看大”。孩子到3岁时,就已形成了长大之后一些基本性格的质素。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所有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教育环境,以及这种教育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质素的影响。所以,模式期决定了人的一生。这个道理不难理解,0—3岁模式期教育就好比给建造高楼大厦奠基,基础的偏正、坚固与否直接关系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那么,什么叫“模式期”和“模式教育”?
我们在前面的“婴幼儿的特殊能力”和“婴幼儿学习记忆的特殊规律”中讲过。0—3岁的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语音识别能力、视觉识别能力、记忆力极强,导致他们此时大脑接受事物的方式极其特殊——他们会把感知到的事物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他们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大人们的想象。婴儿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成人远远所不能及的。我们就把处在以心智模式吸收为特征的0—3岁称为“模式期”。对3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这就决定了“模式教育”的性质,3岁以前为“硬灌”教育。
如果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中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在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人的素质。那么,给3岁以前处于模式期的孩子“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及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中国那句老话的后半句是“7岁看老”。虽说“7岁看老”不完全正确,但确实很有道理。4—7岁幼儿处于“蒙稚期”,也是大脑、智力和人格高速发展期,启蒙教育随之展开。模式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零星的分散的教育,而后者是整体的集中的教育。如果拿体育运动打比方的话,前者是热身,后者则是上跑道了。所以启蒙教育意味着结构性课程的开始,否则,将造成孩子潜能的巨大浪费。如果模式教育搞得很好,那么,启蒙教育会很顺利的展开。在模式期由于父母做了大量工作,教育基本成型,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基本入轨,教育影响已经渗透到孩子的行为之中。
根据人才学中发展性原则看,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每个人又各自的独特性。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评价孩子。少年儿童的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垂直式”的、“井喷式”的少之又少,那一般被称为“神童”、“天才”。“斜面上升式”的稳步发展的占较大比例,但绝不是多数,而“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发展居多。人的各项素质发展有的早有的晚,有的快有的慢,有“先快后慢”型的,就是常说的“少年得志”、“早慧”;有“先慢后快”型的,即“大器晚成”。有的孩子人格品德发展起步较晚,就是家长们通常所说的孩子“懂事晚”的那类。有的孩子智力发展起步晚,但智力发展越来越快,呈现加速度进步,后发先至,不少大科学家属于这种类型,小学、初中学习不是拔尖,到高中、进大学则脱颖而出,一路领先,摘取科技发明桂冠。如果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看待孩子,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类型和个性特点,“天才”往往毁在家长手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孩子发展的时间结构。
人的一生好比一年四季,婴、幼、儿童、少年时期就是人生中的“春天”,如果“春天”不播种,怎么能期待“夏天”的葱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享用。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种的是草籽,你怎么能期待它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所以,必须播种英才、天才、创造性人才的种子。那么,什么是英才的种子?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自信心、意志力、独立人格、超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就是英才的种子。春播英才的种子,秋收的必然是英才。爱因斯坦就是幼年时代获得了创造性人格力、学习力和创造力,才使他后来成为科学巨人的。
第3个回答  2022-12-30

“3岁看大,7岁看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番调查分析。结果无疑是让我们兴奋的。因为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针对这一结果卡斯比教授在2005年专门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除了3岁以后为孩子选择一个诸如以蒙特梭利教育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好幼儿园外,下面一些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1、早起锻炼

我们都知道早起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不过,有研究表明让孩子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会使其拥有一个更健康的成年。最重要的是,这还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在青少年时期,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的感受,而不只是看到身体外表的样子。

培养好习惯的关键在于寓教于乐。对于小宝宝来说,可以带他们到街上散散步,看看邻居家养的花,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听听音乐、玩玩游戏、在客厅里随着欢快的乐曲跳跳舞。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挑战,可以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绕院子或街区跑一圈。

2、睡前故事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变聪明,就给他们读一读童话故事。如果你想让他们变得非常聪明,那么就多给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这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告诉我们的。

3、培养感恩之心

许多研究表明,感恩之心与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不仅对成年人如此,对儿童也是一样。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考夫曼说:“具体一点。不要问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试着问一下‘你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或者‘你觉得什么事情很难办,但你仍然尝试去做了吗?’ 
”你可以通过一件件小事,告诉孩子你的感激之情。比如对孩子说“我很高兴今晚和你共进晚餐”。

4、不被忧虑困扰

自1998年以来,因焦虑而寻求帮助的儿童增加了一倍。我们都有过焦虑的经历,教孩子一些释放焦虑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将担忧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撕掉,还是睡觉时把它们放在一个“烦恼盒子”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以做得有趣。

7岁之后,孩子的各种习惯和性格逐渐养成,再想要去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作为父母,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挣钱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孩子成长的这几年错过了,再难弥补回来。

/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2b2520157ac6a7efcf1b62e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2b2520157ac6a7efcf1b62e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c2d5628535e5dd2b2520157ac6a7efcf1b62eb"/>

拓展知识

依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ījù,意思是基础,按照、根据;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也作为根据或依托的事物。出自《释名·释言语》:“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

第4个回答  2013-08-01
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叛逆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现在3岁左右,第二、第三个阶段分别在10岁和13岁出现,被界定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其实,孩子的叛逆并非坏事,叛逆的孩子至少要比那些唯命是从的乖孩子更加具有独立精神,敢于冒险,而这对未来开创事业无疑非常有利。家长只要在管理方式上适度,不横加干涉,也不听而任之,是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精神和敢于冒险的个性特征的。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对早期教育亦有真知灼见。他说:“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后来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朱老先生的“三道染缸”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孩子6岁以前安装的软件,能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
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