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如题所述

(一)语序不当

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句】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希望能帮到你

【分析】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

【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分析】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量)有20 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3,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例句】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分析】 状语应改在主语前面,否则为无主语。

4,分句的次序不当

【例句】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分析】分句应该按时空,逻辑等顺序排列。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分析】例句中的主语“生产”不能与谓语搭配,“长期不能自给”的主语应该是“棉花”,所以第一个分句应该调整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人。

【分析】主语“家乡”与宾语中心语“人”不搭配。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动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句】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该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句】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他就主动参加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细菌是有害的。

【分析】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缺谓语,第三句缺宾语,第四句缺必要的限定语。

2,句子成分赘余

【例句】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的打比赛。

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

【分析】第一句谓语重复,应删去“打”。第二句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四)结构混乱

【例句】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分析】第一句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们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删去“我们”。第二句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句】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分析】不同的标点分隔有三重意思。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分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句】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分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个其他人才。

3,主客倒置

【例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分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

4,否定不当

【例句】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分析】“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5,一面对两面

【例句】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分析】“会不会”“能不能”是两个方面,后面提高是一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点说明]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最为常见的考点之一,是高考试题中对考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讲,病句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点解读]
病句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②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修改病句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第2个回答  2019-11-22

小学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一招让孩子全认识!语文100分必备

第3个回答  2013-07-23
这种只能说总结一些规律了。(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赘余(四)句式杂糅 (五)表意不明 (六)不合逻辑:这些是常见的。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多做题,做多了才能对这些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第4个回答  2021-05-22

小米哥浅谈病句类型和做题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