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究竟姓啥?

如题所述

孔子姓孔,名丘。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氏,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人,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父亲在孔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颜征在带着他移居曲阜阙里,生活非常艰难。艰苦的生活,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也促使他在15岁的时候立下终生的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扩展资料

孔子的成就:

1、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1)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

(2)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2、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7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 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0
严格意义上讲,孔丘的姓为「子」,氏为「孔」。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因为他姓子,所以叫孔子,或者叫子孔o(╯□╰)o……「孔子」的「子」,是对男子的尊称。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比较大,氏要小一些。因为当时的姓很少,一门大姓下边,会有很多的氏。孔、华、墨、宋等等很多现在的姓氏,都是原来「子」姓下边的氏。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

孔子的祖先是商朝君主的后裔。孔子是宋国的遗民。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之后,封纣王的弟弟,微子启于宋地。请注意,微子启,姓子,名启,「微」是地名,是他最初的封地,而「微子启」中的「子」是爵位名,不是姓。所以我们称「微子启」,就是地名+爵位+名字,就像现在我们说「剑桥公爵威廉王子」一样。

孔子的祖先,是微子启的弟弟,宋国第二代君主,微仲(其实「微仲」也不是他的名字但是我实在没有心情展开了)。而后传传传,传到一位叫孔父嘉的人,这是孔子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别笑,是真的)。我们现在称呼他为「孔父嘉」,其实他姓子,名嘉,字孔父。那会儿就习惯这么称呼,比如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就是名纥,字叔梁。至于孔子为什么不叫仲尼丘,我就不知道了……

扯远了,拉回来,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后来在宫廷斗争中被杀害,他的子孙就逃离的宋国,扎根在鲁国,为了避祸,以孔父嘉的「孔」为氏,那个时代,以祖先的名字中的某字为氏,是很常见的事情。这就是孔子的「孔」的来源。

而后春秋转到战国,礼崩乐坏,贵族没落,平民崛起,这些制度逐渐都消亡了。到了秦汉时期,姓与氏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如果你愿意区别姓与氏的话,那么孔子是子姓孔氏。如果你不愿意区分,从后世的观点来看,笼统地说孔子姓孔,也无妨。
第3个回答  2014-04-15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 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
第4个回答  2018-01-27

    「先生」孔子的姓是「子」;氏是「孔」。

    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别子孙的支派。

2.上古时代,姓与氏并不相同。

「姓」的起源较早,早期因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就表示是由一个女性传下来的血统。等於是一个部族的族号。

最古老的几十个姓中,如:姬、姜、姚、姒、娄、嬴、嬗、媿、妘等都带有女字旁,便是这个现象的遗留。所以,「姓」具有「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婚)」的作用。

「氏」起源较晚,是同一个姓当中,进一步繁衍分化的若干小部族的新族号。具备了「别孙、明贵贱(嫡、庶)」的作用。

後来,到了父系社会,氏的数量大增;到了战国时代,姓氏逐渐混淆;进入汉代,已经是姓氏不分了。

所以,孔子:姓子,氏孔。

但是「孔子」一词中的「子」字,则是类似现在的「先生」,是敬称;与孔子姓「子],巧合相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