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出处?

如题所述

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以前人们讨论诗词,都会有写景的语言,写感情的语言,殊不知所有的写景的语言都是为了表达情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歌中写景、抒情之间的关系,诗词中写景抒情的方式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是情景合一。

清初的王夫之关于“情景互”的观点,叶燮关于“形依情,情附形”的观点,虽然已为境界说中的本质论奠定了基础,但毕竟是王国维最明确,最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境界中“景”与“情”的关系:一切景语皆为情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

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人间词话》在词论方面超越了浙派和常州派的范围,而其美学观点,一方面受叔本华的影响,一方面又有所突破。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直接承继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

而其“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这源于叔本华的天才论。

但《人间词话》并没有陷入这种境地而不能自拔。王国维区分了两种境界,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没有贬低常人的境界,相反还十分看重,认为“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王国维一面推重“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一面又推重”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这与叔本华只强调天才具有赤子之心不一样。此外,叔本华讲天才强调智力,王国维则强调感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以前人们讨论诗词,都会有写景的语言,写感情的语言,殊不知所有的写景的语言都是为了表达情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歌中写景、抒情之间的关系,诗词中写景抒情的方式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是情景合一。

清初的王夫之关于“情景互”的观点,叶燮关于“形依情,情附形”的观点,虽然已为境界说中的本质论奠定了基础,但毕竟是王国维最明确,最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境界中“景”与“情”的关系:一切景语皆为情语。

扩展资料:

《人间词话》创作背景

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对于王国维来说,“可信”与“不可爱”的哲学是以现象界为对象,可以得到确切的实证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可信,不过这种知识只是陈述经验事实,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他觉得不可爱。

他追求的是“可爱”与“可信。的统一,这就便他陷入学术界自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实证的内在紧张,非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冲突、对峙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

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词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2
“一切景语皆情语”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别,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实境界就是我们说的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7
人生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处: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生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处: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生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4个回答  2019-12-21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出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是一个文学常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