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汉中武侯祠和古汉台,的导游词,要实地讲解的那种,不要和背书一样

如题所述

天下第一武侯祠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的是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誉的——汉中勉县武侯祠。汉中勉县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以西3公里处,前依108国道,后濒汉水,坐南向北,占地30余亩,由7院60余间殿宇房舍组成。建筑雄伟,布局严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
为什么称其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是因为在全国众多的武侯祠中,汉中勉县武侯祠修建时间最早。它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同时,它是由后主刘禅亲自下诏修建,是全国唯一的官祠,其他的武侯祠均为民间集资兴建。
进入景区来到武侯祠的标志性建筑——牌楼前,您首先千万不要小看脚下这条青石板小道,它东连金牛道,西通褒斜道,是当年出秦入蜀的必经要道。从古至今,来此之人,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座高10米、八角上翘重檐两滴水的高大牌楼。牌楼正中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诏谥亮为忠武侯(《谥法》危身奉上、险而不辞难曰“忠”,威强敌德曰“武”)。三国时封爵之制,皆以本郡邑为封土。诸葛亮,汉末徐州琅琊阳都武乡人,封侯拜相时,其家乡属曹魏领地,恰巧汉中也有一地名武乡,“借地封侯”的典故就由此而来。与其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命运永远垂青于那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
穿过牌楼南行便为“琴楼”,为券洞式城门建筑,钟、鼓楼居其两侧,楼中设一石榻,上置一古琴,相传为诸葛遗物。此楼为后人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段附会其说而建。琴楼正中上书“高山流水”四个大字。高山流水典出《列子 汤问》:“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子期亡故,伯牙愤摔谣琴再不复弹。” 高山流水由此便成为知音的代名词。为什么要将高山流水题写于此呢?您可能认为它比喻诸葛亮与刘备的知音相遇之意。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真正的知音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真正造就您、促使您成就大事的,往往不是您的朋友,而是您的敌人。暮年的康熙在千叟宴上举杯讲到:我这一杯酒不敬别人,敬的是鳌拜、吴三桂、葛尔丹,我希望他们来世再与我为敌!2002年世界杯期间使小小的塞内加尔一战成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强劲对手——上界冠军法国队。为什么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发出“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仍要去江东吊孝?一方面是为了吴蜀联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此少了一个强劲对手,幸皇天不负,又来一位司马懿,否则孔明先生岂不要成为东方不败、独孤求败了吗?
过琴楼,穿戟门,便来到了拜殿,又名献殿。殿内遍悬慕倾之匾,为祭拜诸葛亮之地。在拜殿左侧有一个醒目的石碑,上书“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於遗迹万古清高”,为冯玉祥将军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行营所题。想必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敢弄险。客观的来看,当年诸葛亮小心谨慎有三个原因:1、从人口来看,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当时,北魏人口504万,东吴265万,而西蜀仅94万人。2、从人才来看,西蜀建国最晚,当时天下一流人才均为魏吴所有,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3、从局势来看,成立仅两年的西蜀因刘备怒而兴兵,国力受到重创。东吴伺机报复,北魏欲借机吞蜀,南方蛮夷拥兵叛乱,蜀汉局势恶化。此时此刻,诸葛亮怎能不小心谨慎?!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小心谨慎与冒险并不矛盾。诸葛亮一生都在冒险。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不见,他是在冒险!他在冒“与狼共舞”的险!刘备如非明君,此生孔明先生可真要在隆中与狼共舞了!公元208年,诸葛亮舌战群儒,以孙刘联军区区三万之众凭长江天险与曹操百万大军决战于赤壁,他同样是在冒险!从公元227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以西蜀五万精兵为主力,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使魏军“畏蜀如畏虎”,他还是在冒险!
不过,诸葛亮的冒险,是三思而后行的冒险,是深思熟虑、综观全局的冒险,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冒险!正如大殿门前的一幅对联所讲:
“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绰云霄”
过拜殿便为武侯祠的大殿,正中神龛上为诸葛亮的塑像,羽扇纶巾,鹤氅方裾,潇洒睿智,栩栩如生。
大殿后为崇圣祠。正门有清代王鼎丰所题对联一副“兵在攻心三分聊竭解悬力,鱼如得水六出诚为尽瘁哀”。我们先看上联,《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赵,谋不过孙糜简,势单力薄,可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从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到公元219年刘备攻占汉中,短短12年间,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诸葛亮靠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虽明知“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于之争锋。”,仍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之志;虽明知三分天下后,西蜀无论政治、经济、军事与北魏均相差悬殊,仍六出祁山五次北伐;虽明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中华民族智慧象征的孔明先生,他为的是什么?图的又是什么呢?——“鱼如得水”!您细细品味这四个字,无水之鱼为死鱼,无鱼之水为死水。鱼与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不正如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掩卷长思,不竞为其“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所折服,他就象中华民族在漫漫文明长夜里的一盏孤灯,如同苏武牧羊时那根没有旗旄的光秃秃的节杖一般,永远萦绕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