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是哪里的?

如题所述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西部,辖九县三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7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先后被国家确定为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金融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中心城市居中等偏上位置,是祖国西部新兴的工贸城市。
宝鸡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实力显著增强,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有色金属四大优势产业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钛材产量居全国第一,钢桥梁、铁路道岔居全国第二,灯泡居全国第三;通讯及导航设备、精密机床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石油钢管、石油钻采设备、重型汽车、电冰箱、洗衣机、啤酒等在西部和陕西省名列前茅;西凤酒为全国名酒,猴王香烟被评为国烟“四强”。累计有35种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和银质奖,500多种产品获部优、省优称号,180多种工业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宝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陇海铁路线上第三个大“十”字。公路西通八达,已形成东连西安、西达兰州、北至银川、南接成都的四条干线和110条支线公路网。
宝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铅、锌、铜、金、银、煤等矿产资源30多种。太白、凤县铅锌矿带、黄金矿带,品位高、储量大,排位亚洲及国内前列,已建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出产企业。
宝鸡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全市拥有大中专院校24所,各类专业技校52所,专业研究所(院)30多个,厂办专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6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超导研究等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5.7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鸡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论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经济发展与消费: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84.2亿元,增长8.4%。
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9.3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财政支出16.5亿元,增长8.4%,税收总额27.7亿元,增长4.6%。
市场稳中趋降,在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0%,其中:食品价格97.7,衣着类价格99.1,服务项目价格101.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7.6。
200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0.12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32万人,个体从业人员9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1.3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2001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699.24元。
文化活动(教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小品《美容店的故事》获中国曹禺杯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比赛综合演出二等奖、组织奖等5个奖项,小品《马路边》、《送礼》、《美容店的故事》获全省第三届艺术节综合大奖小品类一等奖,少儿舞蹈《军中小帅》获少儿类演出一等奖;市话剧团大型形象报告剧《红岩魂》在全国巡演,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市群众艺术馆选送的少年国标舞获省第七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三项冠军;女子独舞《旧事女人》、男子独舞《彼岸》均获优秀表演奖,舞蹈《剪纸妞妞》获创作一等奖。文物事业发展为宝鸡旅游增添新亮点。我市共有博物馆12个,文物藏品5万多件,其中国家级55件。2002年发掘李茂贞墓和夫人墓,目前正在清理和修复中。
全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健康工程”建设,共建成和修建乡镇卫生院15所;市中医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已顺利封顶;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已正式开工建设。建设项目建成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有了历史性突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5处,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范良一举夺得第八届“远南”运动会铅球、铁球、标枪三枚金牌。我市已连续7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在陕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19个项目的全部比赛中,取得金牌159枚,银牌86枚,铜牌73枚,奖牌总数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7人破12项省记录,5人达8项一级运动员标准,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突出人才贡献奖等六项大奖。顺利承担了全国足球甲A联赛陕西田径队对上海申花队等四个主场比赛、“八一”女排主场比赛等大型赛事。累计发行1900万元体育彩票,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