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是那个朝代的诗人?

.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平 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后为王安石的新党排挤,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民间传说苏轼之妹苏小妹为秦观之妻,其最出名的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但据后人考证,苏小妹应为虚构人物,秦观元配为徐氏,名文美,高邮富商徐成甫之女。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后人评论 张炎《词源》卷下:“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秦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所作〔满庭芳〕“山抹微云”,把离情放在一个凄迷幽暗的特定环境中来抒写,以素描笔法勾勒景物,以抒情色彩很浓的感慨之语,绘出了一幅精巧工致、情韵兼胜的送别画图。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等名作,哀感顽艳,幽婉动人,都是辞情相称的本色词。它们承继了柳永的家数,但又与柳永的俚俗、白描与讲求铺叙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丽含蓄取胜。秦观词[海棠春]《春晓》插图选自明代万历刻本《诗余画谱》宋代刻本《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词的不足之处,除题材较窄外,风格也较柔弱,情调时时显得过于凄凉。这与他的遭遇坎坷和意志消沉有关。但也有少数词写得爽健开朗,如〔鹊桥仙〕所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思想境界就很高。此外,他还有几首词较多地运用了俚俗语,如〔满园花〕、〔迎春乐〕等,有似后来的曲;又〔调笑令〕十首,每首以诗、词结合来歌咏一个古代美人故事,这些在词的形式上都有所创新。秦观的诗风略似其词。许多抒情短章写得精致细密,秀丽有余,但气魄较弱。如七绝《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就充分显示了秦诗的特色。所以金人元好问讥之为“女郎诗”(《论诗绝句》),南宋敖陶孙亦谓其诗“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诗评》)。这些评语实际上指出了秦观诗词共有的弱点。但秦观的诗风并非单一的,“女郎诗”不能代表其全貌。他的诗尚有如《吴兴西观音院》、《答朱广微》、《寄少仪弟》、《蓬莱阁》等,表现出“严重高古”(《苕溪渔隐丛话》引《吕氏童蒙训》)的一面。秦观的文章长于议论,其史论喜欢标新立异;策论虽多针对时事而发,然而见解泛泛,不免空谈。希望帮到你啦,如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第2个回答  2013-07-26
宋朝的词人,写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