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第三则原文翻译

如题所述

蒲松龄的《狼》第三则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译文

1、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追赶,但另一只狼仍然跟随着。屠户再次把骨头投给狼,后面一只狼停下了,但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

2、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十分困窘,担心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成小山丘。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瞪眼。

3、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向狼的头,又劈了几刀杀死了狼。正要走,回头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后面攻击屠户。

蒲松龄的相关知识

1、蒲松龄(1640年12月8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出生时,正值父、祖辈多人相继去世,家道迅速衰落,生活十分贫困。

2、蒲松龄自幼就饱受人世艰辛,始终不得志。在参加县、府一级的科举考试时,屡屡受挫。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到外地去当塾师。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在参加科举考试过程中,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曾多次为人家做塾师。

3、在当时社会上,塾师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但蒲松龄却甘心耐得寂寞,在“宦海埋没三十年”。蒲松龄一生专攻文学,经岁月的洗礼,积累了大量的文学资料和创作经验。在71岁时(1715年2月25日)才援例成为贡生,但始终未考取举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