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个好皇帝吗?

如题所述

一、评价:武则天算是一个好皇帝。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二、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三、来源: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0518/c372327-28360020-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5
首先楼主问的很专业,没问她是不是个好女人。
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来说武则天是个好皇帝。在武则天的通知下,大唐继续了贞观之治,并且在武则天死后终究传位给了唐中宗李显,保持了皇位的延续和国家的稳定。、
她的政绩主要有:1、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了“自荐”求官的制度。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3、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唐太宗时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4、武则天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郭沫若对她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2个回答  2019-12-08
现在在国外都只知道中国大唐盛世,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而唐朝最辉煌的时期为太宗.武则天.玄宗..而武则天统治的是最辉煌的50年历史!
男权的社会把她的功绩都抹杀了!~而把她的私生活无限放大.
她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而非简单的统治者,任何一个女性掌权都会为自己的私生活而讳,而她不因为她真正把自己当作皇帝.对她来说,真正的功绩在于对国家的治理,对历史的贡献.
功绩:1.广揽人才
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唐玄宗前期的贤臣多为她所提拔.
人才的选用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
2.重视农业生产.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i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3.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
。对吐蕃
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
第3个回答  2012-12-15
武则天的功过可简述为以下几点:
第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第二、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国防和抵抗外来侵略。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统治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借用神探狄仁杰里的一句台词,武则天这一生杀人如麻,恐怕是很难安寝了。
对于自己的功过,武则天自己也很难做出一个评价。她留下一个无字碑,其中到底有何深意我们尚不得而知。或许她知道无论功过是非自己说的不算,只能交给历史去评判。但是从我们的角度看,武则天虽然任用酷吏、好大喜功,滥杀无辜,但是她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前承贞观,后启开元,唐王朝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唐王朝在国外的影响至今仍存。
第4个回答  2012-12-15
首先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都有他的利与弊 何况人那 单说她好 还是坏 不够全面
1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母亲,没有教育好子女,李显孱弱,李旦荒唐,她甚至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偶指的是李宏和李贤,那个小公主之死不得而知不算在列)

2 作为帝王。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周时代上承太宗“贞观之治”稳固了社会秩序,下为“开元盛世”积累了丰厚的国库收入。她统治时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她也很注重吏治,关心百姓疾苦,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良将。虽然曾任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但她作为帝王基本上算是很豁达开明,能察言纳谏,并不一意孤行。最后是她为自己留下的那座无字之碑,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那种见识确实非同一般。
3
从历史书上的观点,武则天的大周时期,政治经济都继续得到了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行事之果断严厉,纵使男子也望尘莫及!!!!!!!!
她是唯一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试问,当朝哪一位女子能做到这样?
当她当上皇帝的一刻起,她证明了女人不是弱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