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翻译和原文

如题所述

卖炭翁的翻译和原文如下:

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卖炭为业的老人,在南山中伐薪烧炭。烟火熏烤过的脸上布满尘灰,白发苍苍十指比炭还黑。卖炭的钱用来作什么?人要活总得穿衣吃饭。身中虽然没有棉衣挡寒,可是因为怕炭卖得太贱心里却盼望天再冷些。夜里城外下雪有一尺厚,天刚亮就赶紧驾着炭车沿着冰冻的车辙进城。

人饿牛困太阳已升得老高,却没有一个买主愿要。飞快地过来的两个骑马人是谁?走近了才知道是宫中的宦官老爷。他们掏出了皇帝的命令说是宫里要炭,命令老人赶着炭车送到北面的皇宫。一车炭,千多斤,宦官们想要舍不得又有什么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头上就算是卖炭的价钱。

历史背景: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于公元808年。

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然而,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兴盛,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伐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枯者带失和山林减少等。

白居易在此背景下创作了《卖炭翁》,以此表现自己对没芦山林自然之美的热爱,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作品中,卖炭嫌清翁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他从事采炭工作,但却精心保护山林,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因此,这篇作品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部分现实问题,以及白居易对此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