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秋潮的特点是什么

钱塘秋潮的特点是什么

钱塘潮水的特点就是:雄伟壮丽。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像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雄伟、壮观、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

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非常壮观。

嘉兴市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潮"。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倾倒了众多游人看客。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之说,这也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钱塘观潮是一种自然奇观,也是浙江省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始于汉魏,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农历8月18的潮水最大。

扩展资料:

潮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农历初一、十五涨大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称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这种潮。

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

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钱江潮”每日两潮,间隔约12小时,每天来潮往后推迟约45分钟,成规律地半月循环一周。潮头最高达3.5米,潮差可达9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06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
  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3]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怪潮造成灾难
  钱塘江的江道河床变化多端,可能前一米江水还很浅,后一米就会很深,弯道较多加上潮水大小有别,以及潮波遇到类似沙洲类的障碍物反射,这些都可能是形成类似“怪潮”的原因。
  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奇观,已广为人知,然而,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文祷神,文中有“安波则为利,洚流则为害”。不过,涌潮的危害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钱塘潮
  早在三国时,魏太和二年(228年),便有绍兴府“大风海溢”的记载,海宁“平地水八尺”。
  唐大历十年(775年)七月大风,杭州“海水翻潮,飘荡州廓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咸通元年(公元860年),钱塘县(今杭州市的一部分)潮水冲激江岸,“奔驶入城,势莫能御”。
  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狂风大作,江海横溢,钱塘江北岸杭州至平湖,“城郭多颓,庐舍漂流,人畜溺死”。海盐平地水丈余,“溺死男女万余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