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有哪些常见的答题格式?

如题所述

侧面描写,常常用景物烘托描写对象,用其他人物衬托描写对象;或借助其他人物的反映,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阅读题中答题格式可以为:间接的表现了……烘托出……

一、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二、常见答题格式

    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了_____气氛,为了下文(某事)做铺垫)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答题格式:答: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从“”“”“”动词,写出了___物的情态(活泼,温柔,害羞等)和____人对_____事/物的情感(喜怒哀乐)。

    神态描写答题格式:答: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从“”“”“”等人的神态描写,写出了____人遇到_____事后的情态。

    心理描写答题格式:答: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对___人在____情况下的心理描写,写出了____人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链接:侧面描写

    拓展资料: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

    3.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