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蓼莪第四节构词有什么规律

如题所述

你好。
【诗经】的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是运用了《赋》、《比》、《兴》。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食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即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抒发诗人的情感。
你说在小雅第四节的构词规律。
首先,明确【小雅】是【风】、【雅】、【颂】的【雅】。多事文人、官员写的属于【雅】的一种,那么对《赋》、《比》、《兴》的运用更加到家。
这篇的题目《蓼莪》,这是高高的莪蒿。由这高高的莪蒿引发诗人的情趣,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个诗篇。第四节。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开头两句,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构成。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父亲(主语),生养(谓语),我(宾语)
母亲(主语),养育(谓语),我(宾语)
接着是谓语——宾语结构,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抚爱(谓语),我(宾语);护持(谓语),我(宾语),
培养(谓语),我(宾语);教育(谓语),我(宾语)。
照顾(谓语)、挂念(谓语),我(宾语)。
出入抱着(谓语),我(宾语)。
第三小节,欲报之德,这是因果句。昊天罔极,这是比喻句。
意思: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养育之恩如天大无边。

注:【罔极】: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朱熹集传:"言父母之恩﹐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后因以"罔极"指父母恩德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