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原文: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翻译: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铺满了朵朵黄花,秋风萧瑟,北雁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醉?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我怨恨相见得太晚,我怨恨归去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以系住远行的马,我真希望能让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马儿缓缓地走,车儿快快地随,但终究还是要分离,我怎么舍得你离去?听着你一声声“去也”,我手上的金钏都已松脱;遥望十里长亭,我不禁泪水涔涔,这离别的痛苦,又有谁能知道?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是全剧最精彩的片段之一。这段原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张生与崔莺莺在离别之际的深情厚意和难舍难分。译文则力求保持原文的意境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段经典的戏剧文学。

在原文中,“碧云天,黄花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日送别的凄美画面。而“西风紧,北雁南飞”则暗示了离别的紧迫和无法挽回的命运。接下来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通过巧妙的设问,将离人的泪水与经霜的枫林相互映照,表达了离别之痛的深沉和绵长。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尽量保持语言的流畅和自然。例如,“柳丝长玉骢难系”被译为“柳丝虽长,却难以系住远行的马”,这样的表述既保留了原文的意象,又使译文更加易于理解。同时,“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的翻译,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崔莺莺在离别之际的悲痛和无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