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首关于秋天的【现代】诗,带赏析的,越短越好,急啊!!!

不要古诗啊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

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雾的娇女,
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
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
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

《秋》 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一九七九年秋)

《江南草》 李季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

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忙忙,
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
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

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
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吟也显得苍白。

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
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藻。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见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
我就要带着这片草叶回去了。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到沙漠上,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回我的家乡。

我要把它种在戈壁滩上,
我还要对我的乡亲们这样讲:

“用我们的汗水灌浇它吧,
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

(一九五七年八月)

《秋歌——之一》 郭小川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海岸的青松啊,风卷波涛;
江南的桂花啊,香满大道。

草原的骏马啊,长了肥膘;
东北的青山啊,戴了雪帽。

呵,秋天、秋水、秋天的明月,
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

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
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历史的高山呵,层层迭迭!
我们又爬上十丈高坡百级阶。

战斗的途程呵,绵延不绝!
我们又踏破千顷荒沙万里雪。

回身看:垒固、沟深、西风烈,
请问:谁不以手抚膺长咨嗟?

风中的野火呵,长明不灭!
有多险的关隘,就有多勇的行列。

浪里的渔舟呵,身轻如蝶!
有多大的艰难,就有多壮的胆略。

我曾随着大队杀过茫茫夜,
此刻又唱“雄关漫道真如铁”。

我曾随着战友访问黄洋界,
当年的白军不知何处死荒野!

只有江河的流水长滔滔,
只见战斗的红旗永不到!

只有勇士的豪情日日高,
只见收获的季节年年到。

哦,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哦,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秋歌——给暖暖》 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琼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都留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赏析:
第一节着重抒写告别秋夜的心情,以此反衬对秋晨的企盼和欢迎。第一句中“星霜漫天”的定语,抓住了秋夜的特征。繁星满天是令人喜爱的,可是“星霜漫天”就显得凄冷了。第二句中“圣水难洗的苦孽”,措辞别出心裁,富有暗示性,似乎作者曾用祷告、祈求圣水等各种方式来解除黑夜的痛苦,但终于无济于事。第三句“从我的背上踏过”,把黑夜的沉重感写活了,非有深切体验是想不出这样新鲜的形容词的。前三行把黑夜中的痛苦写足,为欢迎秋晨作了充分的蓄势,这样,第四行就水到渠成了。“东曙”象个人名,虽较生涩,但很简练,比如“绚烂的霞光”之类也许更有情味。说“又已复活”,表达了庆幸之情,原来作者觉得“东曙”和自己一样也遭受了一夜劫难。
第二节正面抒写了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双手抱住太阳的脚”,“太阳的脚”指太阳射进室内的光线。一个动作全盘托出了睁眼后乍见太阳时的心情。接着写视觉和听觉印象。看到枝叶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摆,作者觉得它们是激动得颤抖,欢乐地舞蹈,都在欢庆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折磨;听到闹嚷嚷的市声,作者不觉得嘈杂,却听出了人们都在阳光爱抚下“沈醉”。这都是作者心情的外化。最后写表情:“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由“直到”二 字可知作者一直在看、在听、简直看不够、听不够呵。从“看”“听”到落泪,这中间该有多少心理活动,都被作者省略了。这一节所写的都是具象的东西,而无形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则隐含其中。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赏析:
一年四季,往往在诗人的笔下,秋,是最凄凉不过的了。 萧瑟的寒风,随风飘零的落叶,激发了忧伤的情感及澎湃心恬的狂潮。 徐志摩笔下所流淌出的秋天私语,惆惆怅怅。昔日的情思,又从心底涌出,昨天的欢愉,今天的回忆;昨天的哀伤,今天的惆怅;昨天的一眸一笑,今天的丝丝苦味……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亦是回忆的季节……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赏析:
辽远的秋天的背景上,蓦然间,落下两幅画。一副是轻盈美丽的牧羊女的画,另一副是沉重的忧郁的诗人的画。这两副画的情绪截然相反,又相辅相成。
诗人的画因牧羊女而起,然而牧羊女的美却勾起了诗人心底沉重的往事。诗人的心由此陷入忧郁寒冷。
诗意往往就是这样出人意料,由美的地方出发,结局却往往令人辛酸。仿佛一首曲子,优美的音符,却惹的人伤心。
典型的触景生情的小诗,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8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赏析:
第一节着重抒写告别秋夜的心情,以此反衬对秋晨的企盼和欢迎。第一句中“星霜漫天”的定语,抓住了秋夜的特征。繁星满天是令人喜爱的,可是“星霜漫天”就显得凄冷了。第二句中“圣水难洗的苦孽”,措辞别出心裁,富有暗示性,似乎作者曾用祷告、祈求圣水等各种方式来解除黑夜的痛苦,但终于无济于事。第三句“从我的背上踏过”,把黑夜的沉重感写活了,非有深切体验是想不出这样新鲜的形容词的。前三行把黑夜中的痛苦写足,为欢迎秋晨作了充分的蓄势,这样,第四行就水到渠成了。“东曙”象个人名,虽较生涩,但很简练,比如“绚烂的霞光”之类也许更有情味。说“又已复活”,表达了庆幸之情,原来作者觉得“东曙”和自己一样也遭受了一夜劫难。
第二节正面抒写了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双手抱住太阳的脚”,“太阳的脚”指太阳射进室内的光线。一个动作全盘托出了睁眼后乍见太阳时的心情。接着写视觉和听觉印象。看到枝叶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摆,作者觉得它们是激动得颤抖,欢乐地舞蹈,都在欢庆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折磨;听到闹嚷嚷的市声,作者不觉得嘈杂,却听出了人们都在阳光爱抚下“沈醉”。这都是作者心情的外化。最后写表情:“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由“直到”二 字可知作者一直在看、在听、简直看不够、听不够呵。从“看”“听”到落泪,这中间该有多少心理活动,都被作者省略了。这一节所写的都是具象的东西,而无形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则隐含其中。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赏析:
一年四季,往往在诗人的笔下,秋,是最凄凉不过的了。 萧瑟的寒风,随风飘零的落叶,激发了忧伤的情感及澎湃心恬的狂潮。 徐志摩笔下所流淌出的秋天私语,惆惆怅怅。昔日的情思,又从心底涌出,昨天的欢愉,今天的回忆;昨天的哀伤,今天的惆怅;昨天的一眸一笑,今天的丝丝苦味……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亦是回忆的季节……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赏析:
辽远的秋天的背景上,蓦然间,落下两幅画。一副是轻盈美丽的牧羊女的画,另一副是沉重的忧郁的诗人的画。这两副画的情绪截然相反,又相辅相成。
诗人的画因牧羊女而起,然而牧羊女的美却勾起了诗人心底沉重的往事。诗人的心由此陷入忧郁寒冷。
诗意往往就是这样出人意料,由美的地方出发,结局却往往令人辛酸。仿佛一首曲子,优美的音符,却惹的人伤心。
典型的触景生情的小诗,语言凝练,形象鲜明。
相似回答